成都推出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方案
近日,成都市科技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成都市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為著力點,統籌推進科技成果評價、科技人才評價改革。
“本次試點著力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重點解決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落實難等問題。”成都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鋼近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成都市將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堅實支撐。
陳鋼介紹,《方案》將品德作為科技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在強化科技人才學術道德評價的基礎上,圍繞承擔國家省市重大攻關任務、基礎研究等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開展評價,采用“大分類、小切口”的方式,力爭通過2年試點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創新活動類型的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成果。
“《方案》打破了傳統評價體系中的‘四唯’偏向,更加注重科研人員的成果貢獻和科研能力,是一次積極的探索。”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閆志英認為,構建多元化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有望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公平性,進而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方案》明確,針對承擔重大攻關任務的科技人才,成都市將探索建立項目(工程)委托方、實施方以及成果采用方等多方協同評價機制,結合西部(成都)科學城、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等戰略任務,聚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構建以解決重大問題、承擔任務層級、擔負任務角色等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指標體系。
同時,《方案》還對基礎研究類人才的評價方式及內容作出規定,建立“同行評價+科研活躍度”的評價機制,引進加強國際同行評價,探索引進第三方評價,鼓勵建立科研活躍度、學術影響力等模型,實現量化評價。“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持續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確保長期穩定的科研投入,鼓勵科技人才不斷創新。”閆志英補充說。
“《方案》中的試點任務部分,劃分規則合理,評價方案科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天府永興實驗室新型電力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治認為,《方案》體現了對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工作的復雜性、多樣性及長期性等屬性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充分尊重。
成都市科技局成果處副處長余杰表示,為保障本次科技人才評價改革順利實施,市科技局將建立定期會商機制,組織進展情況工作交流,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試點單位(地方)需組建專門力量負責落實改革試點任務,在廣泛聽取科技人才意見的基礎上,持續改進和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
李治介紹,作為試點單位之一,天府永興實驗室正在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為打造碳中和人才匯聚高地、科技創新先鋒、產業發展引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記者了解到,本次成都市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單位(地區)共有17家,包括四川農業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大學、天府永興實驗室等。
- 3-31· 廣州推出千余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 2-3· 遼寧推出10項措施繁榮春節期間文旅市場
- 1-13· 北京推出一攬子穩增長專項行動力促“開門紅”
- 1-6· 四川成都:人城產深度融合 駛入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 12-2· 新疆推出十項舉措支持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
- 11-21· 成都:“一次掛號管三天”“先看病后付費”
- 11-18· 成都雙流:航空產業振翅飛 臨空經濟引未來
- 11-18· 成都:架起政企“連心橋”,當好助企“貼心人”
- 11-7· 成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成效顯現
- 10-21· 走進成都科創生態島:培育科技創新的“熱帶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