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6):整體已擺脫無序
10月17日,菜鳥網絡發布《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6)》。報告提到,校園快遞具有季節性、物流分布與區域高校數量正相關這兩大特性。同時,校園快遞情況漸入佳境,但在校園站點性質、站點運營、相關各方角色定位等方面仍存在問題。
下半年包裹量更多 雙11助力明顯
季節性方面,主要是具有明顯的寒暑假特征,每年1~2月,7~8月物流量明顯下降。同時,9月~11月包裹數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到11月達到全年頂峰,較之2015年上半年,下半年的包裹數量更多。
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6):整體已擺脫無序
另一方面,高校快遞物流的數量主要與其所在區域的高校數量呈正相關。報告顯示,區域高校數量越多,高校區域快遞物流規模越大,而與本地電子商務發展的發展情況相關性不高。
據了解,高校快遞業務量的前5個城市分別是北京、武漢、廣州、南京和鄭州,前4個城市的高校數量排名與之完全一致,其中北京87所、武漢69所、廣州58所、南京55所、天津52所。
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6):整體已擺脫無序
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6):整體已擺脫無序
而校園所選用的快遞,“三通一達”與百世匯通占據了淘系81%的市場份額,高于社會平均75%的總份額,因此,校園內部電商物流集中度更高。報告稱,一是與大型快遞公司的網點拓展規模力度有關,二是與企業長期重視、關注校園市場緊密相關。
校園快遞整體已擺脫無序 但“亂象”仍存在
目前,校園快遞整體上已擺脫無序運作,但菜鳥認為校園站點的性質、站點運營、相關各方角色定位等問題仍阻礙著校園快遞的運轉。對此,菜鳥網絡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明確校園快遞站點的性質與定位,強化其公益屬性,將提供集中統一的收寄服務和末端配送的“校園快遞站”作為學校為師生提供后勤服務的公共產品,成為學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在學校對快遞服務運營場所的租賃、經營等方面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和優惠措施。
第二,通過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規范校園快遞末端管理的綜合性扶持政策,行業組織出臺校園快遞末端服務站點建設及服務規范,校方提供基本設施條件保障及參與監管,第三方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快遞末端配送服務,共同推動校園快遞的綠色運營和科學發展。
第三,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聯合教育主管部門,支持各種校園快遞末端運營模式的創新,規范快遞末端服務市場有序競爭,強化行業安全管理,打造政府主導下的校園快遞“末端集中統一”的共同配送體系。
事實上,各校園本身也已作出了一些舉措。在校園快遞運營模式上,主要提供了集中自取、分散自取、自動化自提、校園O2O、基礎設施與規則、眾包送貨等,分別對應校方直管主導模式、企業主導型加盟代理模式、高校智能快遞箱、綜合第三方模式、物流數據平臺模式和App+眾包物流模式。
校園快遞將以自提為重點 校方應主動監管
菜鳥還對校園快遞的行業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一是校園快遞物流靜態化與市場細分化,未來高校將會形成中低端產品自提,高端產品特色化、細分化、動態化的局面,真正實現校園快遞物流形態的多元化。“高校人口密度遠低于城市城區人口密度,通常只有城區人口密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物流配送成本高。自提方式將會成為市場主流,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平臺運營,其核心理念都是擴大集貨效應,由動到靜。”
二是校方定位公益化與業務市場化。場地作為物流基礎設施的部分,應當由校方支持,在此之上的物流快遞經營活動可以由市場發揮主導作用。校方可以對經營主體制定進行事前準入,事中監管,事后追責的管理體系,明確相關權責。
三是校園物流體系生態化。物流數據平臺正在積極布局高校物流,行業標準正在建立,校方、后勤協會、企業等機構也在考慮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問題。
菜鳥網絡CTO王文彬則表示,菜鳥網絡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協助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推動全國高校打造智慧校園,提升物流服務的同時向校園綜合服務中心邁進。
據悉,目前菜鳥校園驛站已經覆蓋全國1500余所高校,和校方、學生團隊、第三方公共快遞服務方等共建2000多個站點,提供10萬余個勤工助學機會,全年服務2000多萬師生用戶。
- 4-14· 從發展聯通到需求互通再到資源融通 雙向奔赴實現雙贏
- 4-14· 為農業發展鋪就“鋼鐵糧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2-24·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20· 鐵路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 1-20· 鐵路發展新藍圖:鑄就強國動脈,引領未來出行
- 1-20· 鐵路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騰飛的強大引擎
- 1-13· 從發展答卷看“活力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