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數字經濟報告》: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遙遙領先
博鰲亞洲論壇12月21日發布的《亞洲數字經濟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遙遙領先,2022年達到7.47萬億美元。日本位居第二,規模為2.37萬億美元。韓國位居第三,規模為9523億美元。此外,印度、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色列、馬來西亞數字經濟規模也都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上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最友好、勢頭最強勁、應用最廣泛的國家之一。”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已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2022年,亞洲14個代表經濟體數字經濟規模達12.8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5%,占GDP比重為38.5%。產業數字化成為亞洲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0.6%,其中,第三產業引領行業數字化融合滲透,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8.3%、23.1%和39.2%。
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30個國家簽署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與1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關于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數字絲綢之路’聚焦推動合作國家間互聯互通和創新發展,為共建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機遇。”李保東說。
報告指出,亞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區域數字鴻溝,中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成熟市場處于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的發展前沿,其他國家仍面臨布局不完備、投資不足、技術支撐不足等障礙,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李保東表示,亞洲各國應當合力推動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加強網絡建設和研究合作,推動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政產學研在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數字醫療等領域合作,推廣領先國家在產業數字化、金融科技、共享經濟等領域的發展經驗。此外,亞洲國家也應充分利用多雙邊合作,加深數字經濟國際治理規則合作。
- 3-31· 數字化轉型“做什么”“怎么做”?首個國家標準明確了
- 3-31· 數字產業去年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
- 3-10·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澎湃
- 3-10· 新一輪數字基礎設施布局開啟
- 3-10· 筑牢數字基石 共建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高德地圖順利通過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驗收工作
- 3-10·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量超450萬家
- 12-30· 數字化驅動跨境電商增長,科捷賦能全球化新機遇
- 12-2· 山西:數字賦能醫療衛生服務
- 11-11· 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空空中轉”刷新貨運速度
- 11-7· 數字金融助力全球經貿發展 成降本增效“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