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效應凸顯
截至12月2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迎來兩周年,運輸安全保持穩定,累計發送旅客2420萬人次,其中老撾段374萬人次。發送貨物291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超600萬噸。黃金大通道效應日益凸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國鐵集團國際部負責人介紹,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兩年來,國鐵集團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與老撾鐵路部門密切協作,切實運營好、管理好中老鐵路,在持續打造中老人民的發展路、幸福路、友誼路上取得明顯成效。
開通兩年來,中老兩國鐵路部門科學分析客流變化,精準投放運力,豐富客運產品,優化站車服務,為中老人民提供了安全、綠色、快捷、舒適的出行體驗。國內段,日均開行旅客列車51列,單日最高發送旅客8.3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2046萬人次。老撾段,日均開行旅客列車由開通初期的4列增至目前的10列,普速旅客列車擴編為10輛以上,單日最高發送旅客10197人次,累計發送旅客374萬人次;精心組織老撾傳統節日旅客運輸,啟用互聯網手機APP售票系統并增加當地銀行電子支付渠道,增設萬象市、瑯勃拉邦市內售票點,出行體驗進一步提升。中老鐵路2023年4月13日起開行國際旅客列車,實現昆明、老撾當日通達,已累計發送72個國家和地區的9.5萬名跨境旅客。中老鐵路全線每月旅客發送量由開通初期的60多萬人次增至目前的110多萬人次。
暢通物流通道,助力經貿往來。中老兩國鐵路部門加強貨物運輸組織,保障國計民生重點物資運輸,提升運輸能力和效率,跨境貨物列車每日開行數量由開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4列。拓展跨境貨運產品,開行定點、定時、定線、定車次的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達400列,貨物運輸輻射老撾、泰國、越南、緬甸等1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國內31個省(區、市)主要城市。積極探索“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國際運輸新模式,老撾、泰國等國家至歐洲鐵路直達運輸時間縮短至15天。加強貨運基礎設施建設,萬象南換裝場建成投用,中老泰鐵路實現互聯互通,累計換裝貨物101列、集裝箱3838標箱。完成磨憨鐵路口岸提質擴能改造,加強中老海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推行快速通關和轉關模式,口岸通關效能大幅提升。
輻射效應凸顯,助力經濟發展。中老兩國鐵路部門積極與旅游部門合作,在昆明和萬象間開通了多條旅游線路,推動了西雙版納、瑯勃拉邦等地旅游經濟快速發展。據統計,2023年1月份至9月份,西雙版納接待游客540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47%;前往老撾旅游的外國游客達到240萬人次,同比增長285%。中老鐵路加速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跨境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橡膠、化肥、百貨等10多種擴展至電子、光伏、通信、汽車等2700多種,有效帶動了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磨丁經濟特區等經濟園區發展,促進了沿線各類產業擴能升級和國際經貿往來。
強化運維管理,保障安全暢通。中老兩國鐵路部門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廣泛采用衛星地圖、無人機、遠程視頻等先進科技手段,充分運用中國先進技術裝備養護維修線路,強化基礎設施巡查、檢修和管理,深入開展防洪防汛等安全專項整治,保障了設備設施質量狀態持續良好,確保了國際運輸通道安全暢通。大力培養老撾本土鐵路人才,發揮中方師傅傳幫帶作用,全面提升老撾員工實踐操作技能,800余名老撾員工中有近九成已定崗定職,參與到中老鐵路運營工作中,成為老撾第一代鐵路技術人才。
“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充分運用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兩年來的成功經驗,強化與老方鐵路部門合作,加強中老鐵路安全管理,提升運輸能力和服務品質,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中老兩國人民作出更大貢獻。”國鐵集團國際部負責人介紹。(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旅客發送量累計超1億人次
- 5-6· 長三角鐵路客流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5月3日預計發送旅客390萬人次
- 5-6· “書香鐵路”現象觀察:當交通樞紐變身全民閱讀新場景
- 5-6· 中國鐵路北京局五一假期運輸首日發送旅客125.9萬人次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預計發送旅客1.44億人次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啟動 預計發送旅客1.44億人次
- 4-28· 鐵路安全“護苗”顯擔當
- 4-28· 下好鐵路貨運“一盤棋”,助力經濟“加速跑”
- 4-21· 鐵路12306開始發售5月1日車票
- 4-21·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火車票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