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顏值更有產值,遠郊小鎮變身“上海花港”
新華社記者 張夢潔
走在園藝村的鄉間道路上,常能看到停在路邊的大貨車,村民小心包扎,連根搬運黃楊上車。村民們笑著說,這都是被外地客商看上,要整株移栽的黃楊樹。快到年底了,生意更好了。
園藝村,顧名思義,因園藝而得名,位于上海市崇明區港沿鎮的東北部。全村835戶村民中,有700多戶從事黃楊種植,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10年以上樹齡的黃楊數萬株,最長樹齡超過200年。園藝村有“瓜子黃楊之鄉”的美譽,也是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最早我們種植黃楊只是為了防風固堤,后來不斷研究黃楊種植技術,如今已經超越了春季移栽花木的傳統規律,一年中有春、秋、冬三季都能移栽。”合興園藝場原場長施鶴生說,剛開始大家種植黃楊還是任由其“自由生長”,2000年后開始主打造型黃楊。精心修剪、造型后的黃楊身價倍增,樹齡長的造型黃楊能賣到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的高價。獨特的“崇派”黃楊風格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慕名求購,每年黃楊帶來的收入高達400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近4萬元。
這兩年,除了地栽黃楊,園藝村又開始鉆研盆景黃楊。在上海植物園盆景專家的指導下,造型黃楊實現了縮龍成寸、聚景于盆,逐漸變為造型精致、具備海派盆景特色風格的造型植物。園藝村黨總支副書記施帥說,盆景黃楊更適合室內居家空間的布置,價格更親民。近年來盆景黃楊的銷路越來越好,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港沿鎮花卉苗木產業產值達2億元。這個體量對于一個離上海市區最遠的郊區,并且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小鎮來說,實屬不易。上海市崇明區港沿鎮黨委書記丁冬紅將其歸功于:科技引領,智慧升級。
走進虹華國際菊花生態園,幽幽菊香隨風襲來,粉、黃、白、紫等多種顏色的多頭小菊長勢喜人。這里曾經是港沿鎮蔬菜公司南場。以崇明區成功申辦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為契機,港沿鎮清退了落后產能,拆掉千畝蘆筍大棚種上菊花。通過全天候光溫控制和水肥一體化灌溉等先進技術,這里的切花菊年生產效能是普通生產方式的四至五倍,園區每年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超過1000萬枝鮮切花和花苗。
1小時播種20萬粒花卉種子,誰的手這么快?答案是:機械手。在位于港沿鎮合興村的智慧生態花卉園,記者看到,補苗設備能通過圖像識別,分辨出穴盤上幼苗的生長情況,利用機械手將空穴和弱苗剔除,補入合格的植株。在這個“花卉工廠”,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貫穿花卉播種、催芽、育苗、移栽、發貨等環節,全過程都在流水線上完成。園區的生產設施全部投入運轉,可支持逾40萬張穴盤同時進行生產。
2020年12月出臺的《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將港沿鎮列入全市13個高端設施農業先行片區之一,主要任務是花卉種源研發和科技生產示范,以建設“上海花港”為目標,打造花卉產業新高地和“三生融合”新鄉村。
今年上半年,上海合興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園和崇明農業科技創新孵化園相繼開園。前者從人才發展、促進就業、科技創新、綠色智造等多方面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真金白銀的扶持,吸引一批新業態企業入駐;后者攜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共同成立崇明農業科創聯盟,通過“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種源農業、品牌農業的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
三產融合的項目越來越多,產業鏈附加值越來越高,產業發展跨界協同、集聚效益日益凸顯……一個顏值與價值共進的“上海花港”正在蓬勃生長。
- 8-19· 高顏值變高價值 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看江蘇點綠成金
- 8-24· 讓養老更有“醫”靠 山西太原探索醫養結合實踐觀察
- 6-13· 高顏值鄉村吸引年輕村民“回流”創業
- 2-20· 扮靚顏值提升氣質 旅游休閑街區為城市添彩
- 8-26· 高顏值搭配強功能,堅果G9實為“高性價比機皇”
- 5-20· 有顏有料有優惠 三星Galaxy Watch3福利來襲盡顯高人氣
- 12-8· 顏值經濟火熱!京東國際黑五眼霜、發膜成交額同比增長近10倍
- 11-5· 顏值爆表的實力擔當,聯想ThinkBook 14/15上市,雙十一爆款直降600元
- 9-17· 更有效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 3-13· 跨境電商發展有挑戰更有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