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節上“新面孔”折射農業新前景
長江之畔,安徽蕪湖曾是中國“四大米市”之一。9月23日,這里成為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舉辦地。從鐵犁牛耕到“指尖耕耘”,數千年農耕文明賡續至今,也演變出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新場景。
凝結無數育種家們多年汗水的種子、與信息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農業平臺、附加值顯著提升的深加工農產品……豐收節群眾聯歡活動現場,無論是“黑科技”,還是新產業,這些“新面孔”都備受關注。
在新品種展區,整齊排列著一個個密封的玻璃瓶,里面裝著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種子。而頗為吸睛的是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智慧育種沙盤。
種質資源出庫后,育種家們對目標種子切片提取DNA完成基因型鑒定,同時,在田間和智能溫室完成表型鑒定,根據田間試驗方案系統自動生成機播圖、完成生長期間的數據采集和抗性鑒定,收獲后再針對具體性狀指標進行考種,優勢資源可以進入種質資源庫。
“我們開展的育種模式創新,是一套流水線、程序化運行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并集聚了數字化、信息化的育種場景,實現了從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的轉變。”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豐收節現場負責人安梓軒說,目前,該公司已形成每年參試品種近400個、年審定自主知識產權品種近30個的育種能力。
在新裝備展示區,一臺新式拋秧機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秧苗既不手插、也不機插,從空中向農田拋去,這樣種植能保證苗齊苗壯嗎?
中聯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郭崗介紹,水稻有序拋秧機是該公司的一項技術創新產品,秧苗從機器拋秧部甩出,由于泥土的重力作用自然掉入農田中,不僅成活率高,而且秧苗損傷率低。
據了解,水稻有序拋秧機目前已在湖南、江西、吉林、安徽等地推廣,根據適用地域和用戶需求,還可以加裝防風罩和自動駕駛系統。
記者了解到,現場展示的10款農機裝備由全國10家企業研發生產,圍繞糧食作物全過程機械化作業,包括從動力、耕、種、管、收各環節所需的農機,現場多款裝備來自安徽。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安徽省開展特色農機研制補短板行動,目前已研制新裝備50多種,突破技術瓶頸10項,同時推動提升農機化信息服務能力,引導農機作業管理、服務向數字化轉型。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上集中推廣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把政策、技術、信息等先進要素送到田間地頭,將帶動各地和更多農民走技能豐收、技能致富之路;同時,開展農產品展示展銷、鄉村旅游推介等促消費活動,有利于全面激發鄉村消費活力,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記者姜剛 水金辰 陳冬書)
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
- 1-13· 菜市場“上新”!代炒菜服務受年輕上班族青睞
- 3-28· 黑土地上新氣象:“老把式”變“新農人”
- 11-2· “噸糧田”豐收背后的三種“打開方式”
- 7-3· 打造海上新廣東!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迎來新機遇
- 1-9· 黑土地上“新農人”返鄉創業記
- 12-5· “陸上新通道”助推“江蘇造”
- 3-31· 播撒豐收的希望——云南多措保障春耕糧食生產
- 3-8· 踏上新征程 再創新偉業——寫在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 7-15· 在連年豐收和最低收購價政策保障下——三大主糧供給足價格穩有保障
- 11-4· 開往豐收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