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豐:“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驅車行駛在江西省永豐縣的城郊道路上,馬路兩旁的蔬菜大棚鱗次櫛比。走進棚內,一株株冬瓜苗剛剛栽下,經過80天左右生長期后,十月份就能上市。
“夏季本是瓜果蔬菜的豐收期,但是我們結合幾十年來的蔬菜種植經驗,巧用‘季節差’實現錯峰上市,搶占市場空間。”永豐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江志新說。
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永豐蔬菜產業,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年產量35萬噸、年產值20多億元的富民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助力。
“坑田辣椒、藤田大蒜、佐龍扁蘿卜、瑤田淮山,這些都是永豐縣的優勢品種,我們不斷開展地方良種保護利用,同時還引進70余個蔬菜新品種。”永豐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涂年生介紹,永豐縣建立了縣級蔬菜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中心,與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農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解決菜農從外地購苗成本高、成活率低等問題,開展集約化育苗300余萬株,有效降低菜農的育苗成本。
為了提高蔬菜的抗自然風險能力,當地政府還從改進蔬菜大棚開始,推廣綠色防控、高溫悶棚等新技術,并設立專項資金和獎補政策,完善分揀車間、產地冷庫、烘干機及冷藏車等配套設施。
在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下,2019年,來自安徽的蔬菜大戶杜昌明選擇到永豐發展,如今他的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00多個大棚的龍頭企業。“得益于新科技普及,蔬菜生產成本控制得好,增產又增效,現在賺錢更有奔頭了。”杜昌明說,通過冷鏈物流,基地的蔬菜能賣到全國消費者的餐桌上。
江志新介紹,引進龍頭企業帶來了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和新理念,大小農戶紛紛跟風改進,加上政府獎補政策支持,2020年全縣實現水肥一體化普及,過去的小拱棚這兩年逐步完成更新。
蔬菜產業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關系著市民的“菜籃子”。永豐縣依托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對接鄉村振興學院建立聯合培訓體系,示范引領當地脫貧戶通過蔬菜產業增收,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本報記者熊家林)
- 2-3· 江西崇仁高新區綠色轉型步伐穩
- 1-13· 江西上饒發布重點產業技術需求
- 12-12· 江西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明顯
- 12-2· 江西臨川:城市有機更新,繪足幸福底色
- 11-18· 江西九江:多措并舉支持民營企業加強研發
- 10-10· 江西:以詩詞為媒激發景區文旅融合新活力
- 9-2· 江西省科技廳 多措并舉支持贛江新區科技創新
- 9-2· 江西廣豐:強化“人才鏈”,賦能“產業鏈”
- 8-29· 看江西萬年如何古稻新吃
- 8-22· 江西南昌:數據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