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烏江沿岸鄉村旅游:“流量”變“留量”
走進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大烏江鎮紅渡村,一棟棟青瓦黃墻的民居映入眼簾,琉璃瓦頂在陽光下泛著藍光,同碧綠色的烏江相映成趣。1935年1月,中央紅軍強渡烏江,位于紅渡村的迴龍場渡口,是當時紅軍渡江的3個渡口之一。
中央紅軍的足跡給當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此前,由于交通不便,紅渡村猶如一塊未經開發的璞玉,經濟發展落后。2014年,當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
2015年以來,當地政府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和房屋,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同時,鄉村公路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便利,偏遠的小山村里開始出現游客的身影。
大烏江鎮副鎮長張洋介紹,2021年,憑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紅渡村被列為貴州省23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之一,當地實施了宜居民房改造項目,對村民房屋的庭院、廚房、廁所和圈舍等進行改造。
68歲的村民伍文華家中的院壩里,正晾曬著新采收的玉米。他說,房屋改造前,院壩沒有硬化,晾曬玉米時要先鋪上竹子編制的曬席,但現在不用了。
2022年,該村入選貴州省第四批鄉村旅游重點村。紅渡村駐村第一書記徐毅介紹,今年已經有多家旅行社和紅渡村簽訂協議,組團來村里開展主題活動或工會活動。目前,紅渡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萬元。
隨著烏江河道治理成效初顯,山河風光成為沿江村寨的寶貴財富。在貴陽市息烽縣流長鎮龍泉村,一些村民閑置的房屋也迎來了新生,木屋樓閣,白墻小院,房內窗明幾凈,現代家居用品一應俱全。
村民陸勇的房屋便是其中之一。此前,這套老宅因常年沒人住,快要變成危房。今年3月,貴陽市推出閑置農房盤活平臺“村村”App,他當即在平臺上發布了自家房屋的信息,很快吸引了投資人的關注。如今,他的房屋已被改造成民宿。
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村民在平臺上發布閑置農房信息,投資者選擇合適的農房入股改造,獲得20年的房屋使用權。房屋收益投資者占六成,平臺公司和原戶主各占兩成。“這一帶自然風光很好,交通便利,對外地游客很具吸引力。”
一些新穎的“住房”,也開始出現在烏江兩岸,豐富了游客的選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珠藏鎮豐巖村緊鄰烏江,是當地離縣城最偏遠的村。記者在豐巖村露營基地看到,烏江岸邊散落著一頂頂白色帳篷,數名游客在基地的風雨長廊內閑聊。來自貴陽的游客宋貴祥已經在這里住了半個月了,“這里風光好,空氣好,設施完善,每天能釣魚,不僅自己來,周末也推薦親戚來。”
豐巖村黨總支書記鄧幫中告訴記者,露營基地面江而建,背靠村里早些年栽種的5000畝果樹。每到水果成熟時,眾多游客前來采摘。為將“流量”變“留量”,當地引入民間資本修建了露營基地,營業收入的10%歸村集體所有。為了吸引游客,當地還在基地內栽種了柚子樹,帳篷置于柚子林中,別有一番風味。今年5月開業以來,每到周末都能接待上百人。
“以前我們守著峽谷風光過著窮日子,現在交通方便了,美麗的風景有了變現的可能,村里的產業發展也有了更多選擇。”鄧幫中說。
(記者鄭明鴻 楊欣 吳簫劍)
- 4-21· 貴州首次開行至廣西北部灣港 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
- 12-2· 貴州六盤水:這個鋼鐵廠的余熱很“溫暖”
- 10-24· 貴州支持遵義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
- 9-5· 貴州:數據賦能促養殖產業提效升級
- 8-22· 貴州推動傳統收費站智慧化升級
- 8-19· 貴州協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管護
- 8-1· 貴州:“稅務信用云”為企業精準滴灌金融活水
- 7-25· 貴州與香港舉行業界推介會加強兩地文旅合作
- 7-8· 貴州找礦實現新突破
- 6-6· 貴州“花經濟”扮靚綠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