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東方日日新——人文經濟視野下的上海觀察
黃浦江蜿蜒而過,匯入長江,融入東海。坐擁地利的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
國產大飛機一飛沖天,國產大型郵輪正式出塢,新能源汽車風馳電掣,集成電路“芯”火正旺……這些高端制造、自主制造、智能制造,盡顯上海作為經濟中心的硬實力。
對普通人來說,上海更多展現的是柔軟的人文一面:黃浦江畔,萬家燈火;梧桐樹下,光影斑駁。無論是外灘、東方明珠等傳統地標,還是武康大樓、北外灘等新晉網紅打卡點,日常的上海游人如織。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厚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上海正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人文和經濟相得益彰、軟實力和硬實力相輔相成,讓上海煥發出不一樣的魔力,也為新時代的城市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一江一河”煥新,濃縮上海人文密碼
粗礪的碼頭,化身為充滿工業風的T臺;鐵銹斑斑的舊廠區,蝶變為靈動的藝術空間;以往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江岸,躍升為年輕人的“跑步天堂”……
黃浦江和蘇州河這“一江一河”,薈萃了上海的城市精華。2017年以來,黃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線和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里岸線相繼貫通開放。從“沿江不見江”到“近水更親水”,“一江一河”的貫通成為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注腳。
城市發展,以人為本。新時代的人文經濟學,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初衷。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城市規劃建設指明方向。
黃浦江東岸,總面積約200萬平方米的世博文化公園草木蔓發、山環水繞。公園里除了世博會保留場館,還有古樸典雅的江南園林“申園”,以及文化新地標上海大歌劇院等。為了滿足市民觀山登山的愿望,這里還攻克諸多技術難關,建造了一座高度超過40米的“雙子山”,計劃2024年全面開園。
濱江寸土寸金,近2平方公里的超大面積,市場價值至少上千億元。然而,上海的選擇不是蓋商務樓、搞大開發,而是用來建設公園綠地,讓市民和游客得以登山觀江、漫步休憩。
與黃浦江相映襯,逶迤于人口密集區域的蘇州河貫通,走筆更為精細。蘇州河在普陀區岸線最長,達21公里,正好是半程馬拉松的距離。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說:“我們正在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品位,打造高顏值、高能級的‘城市客廳’,并挖掘百年工業文明、傳承歷史文脈,精心描繪一幅‘半馬蘇河’的工筆畫。”(下轉第二版)
- 11-21· 海南東方:稅惠“活水”滋養黃花梨產業
- 6-27· 湘西與東方之珠的跨境快速通道促進區域融合與發展
- 6-3· 漢風起兮裙飛揚,“小”縣城涌動“大”流量
- 6-20· 海南東方:臨港產業園入駐企業26家 15家企業已建成投產
- 1-27· 新東方與精銳教育等共同成立科技公司
- 2-1· 京東方:AMOLED 出貨大增,預計 2020 年盈利同比增長 150%-166%
- 7-20· 京東方 QLED 顯示實現重要突破:高分辨率 500 ppi、色域 114% NTSC
- 6-29· 京東方擬投資 132 億元建設智慧系統創新中心與醫院等項目
- 2-11· 東方衛視2020元宵晚會直播平臺分享!當貝市場陪你過元宵
- 11-1· 東方海外國際與中遠海運簽訂為期3年的業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