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數字天津建設:拿出政策干貨 做大做強平臺經濟
帶動經濟增長、支持科技創新、增加就業機會、支撐公共服務……平臺經濟如今發揮的作用可不止這些。近年來,天津的平臺經濟特別是生產性服務領域平臺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逐步成為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為進一步推動平臺經濟發展,本市近日出臺《關于推動生產性服務領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昨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加快數字天津建設 以有力舉措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市工信局副局長周勝昔對《意見》進行了解讀。
《意見》共分六部分,明確了本市生產性服務領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目標任務:到2027年,引進國內外頭部平臺企業不少于2家,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平臺企業不少于2家,在重點領域匯聚超過200家知名平臺企業,打造5個平臺經濟聚集區,整體發展水平達到全國領先。
“結合自身實際,《意見》確定八個領域,并分別提出可量化的發展目標。”周勝昔介紹,八個領域包括:工業互聯網,將打造2個以上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各類生產設備與信息系統廣泛互聯互通;數據服務平臺,力爭引育超過10家平臺企業,加速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及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科技服務平臺,將大力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試驗研發設備共享等科技服務業態;網絡貨運平臺,重點打造2至3個主體功能突出、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網絡貨運平臺聚集區,匯聚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網絡貨運領域平臺企業;靈活用工平臺(人力資源平臺),重點引育2家以上有特色、有規模的靈活用工或人力資源平臺企業,滿足對人才獲取、靈活性配置等方面需求;循環經濟物流平臺,重點引育2家以上專業化、特色化的循環經濟物流頭部平臺,形成1至2個聚集區,實現線上回收線下物流融合發展模式;信息服務平臺,打造1至2個信息服務產業聚集區,爭取頭部平臺企業設立區域性總部、功能性總部,在津總部型主體數量達到50家;其他新興平臺,支持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支持服務等平臺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和運營中心等平臺型項目落地。
為給平臺經濟企業吃下“定心丸”,《意見》還從財政資金、人才招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4個方面構建政策支持體系。設立市級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深入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政府基金的帶動作用以及充分利用各項科技專項資金,大力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同時優化生態,建設典型應用場景,形成涵蓋多價值環節的平臺經濟生態圈;加強數據開放共享,暢通政企數據雙向流通機制;營造標準化良好環境,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各部門、各區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合力營造拴心留人環境。
- 3-31· 數字化轉型“做什么”“怎么做”?首個國家標準明確了
- 3-31· 數字產業去年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
- 3-10·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澎湃
- 3-10· 新一輪數字基礎設施布局開啟
- 3-10· 筑牢數字基石 共建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高德地圖順利通過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驗收工作
- 3-10·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量超450萬家
- 1-27· 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 1-2· 山東加快推進立體交通體系建設
- 12-30· 數字化驅動跨境電商增長,科捷賦能全球化新機遇
- 12-26· 商務部:加快建設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