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突破超級地下工程 智能成套裝備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長沙7月17日電 (記者俞慧友 實習生王紫玥 周文惠)17日,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超級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實施進展順利,通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為組長的專家組合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專項實施過程中攻克了多項國際技術難題,研制的部分裝備填補了國際空白,滿足了高原鐵路、引綽濟遼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需求。
該項目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牽頭,聯合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湘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株洲硬質合金集團等單位,針對我國超級地下工程建設面臨的成套裝備缺失、智能化程度低、不良地質適應性差、主軸承和高性能刀具長期依賴進口等突出問題開展協同攻關。
依托項目,團隊攻克了超大斷面豎井刀盤設計與管片快速拼裝同步技術、地質探測裝備高精度定位與深部巖體應力檢測、巖石掘進機智能支護與自適應巡航、圍巖自感知與機群作業智能管控等10余項關鍵技術,自主研制了全球最大直徑(23米級)全斷面豎井掘進機、國產首臺千米級水平鉆探裝備,實現了國產高原地區最長施工距離(20公里)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機、8種超風險鉆爆法隧道智能成套裝備等四大類專用成套裝備,以及高性能長壽命滾刀、多種規格掘進機主軸承等兩類核心基礎零部件。
同時,專項有效解決了地下工程建設中感知難、開挖難、鉆探難、精準定向定位難、出渣難、支護難、機群協同難、智能管控難、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難等問題。
目前,依托專項研制的相關技術裝備已成功應用在10余個國家重點工程,產業應用效果良好。專項負責人、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劉飛香表示,超級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裝備的自主研制成功有助于推動我國地下工程裝備產業技術進步,帶動系列相關配套產業發展,打造超級地下工程智能裝備新興優勢產業鏈,培育地下工程智能裝備新經濟增長點,建立世界級超級地下工程裝備產業研發基地。(來源:科技日報)
- 4-7· 湖南簽約16個重點產業轉移合作項目
- 4-7· 多維突破 安徽教育這樣落子布局
- 4-7· 湖南簽約16個重點產業轉移合作項目
- 1-16· 突破43萬億元!2024年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新高
- 12-12· 湖南構建全鏈條生態體系支持大學生創業
- 12-2· 湖南出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辦法
- 12-2· 湖南長株潭三市發布100項最新可轉化科技成果
- 12-2· 湖南懷化鐵路版“快遞分揀中心”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加速跑”
- 10-14· 湖南:統籌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 10-14· 湖南研發經費平穩增長 投入總量和強度均居全國第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