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浙江仍在自我加壓
浙江在線7月5日訊(記者 王世琪 鄭亞麗) “1至5月,我市‘千項萬億’工程核心指標得分排名靠后,拖了全省后腿,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4日,在2023年全省“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現場,部分設區市的市委書記分析為何投資進度慢。這是自2016年我省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以來,首次以“落后者自揭短板、領先者分享經驗”替代“十一個設區市依次介紹項目建設進度”。
重點領域逆周期調控不夠,房地產投資下行;時序統籌不夠,儲備項目未及時轉化為現實投資;部分項目攻堅不夠,實物投資沒有充分釋放……部分設區市自揭的問題中,有不少是全省的共性問題。
“目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找到癥結有利于打通梗阻、解決問題。”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亭說。
自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省委、省政府將拼經濟放在工作突出位置。千團萬企“走出去”拓市場搶訂單,發布“8+4”經濟政策體系,實施三個“一號工程”、“十項重大工程”……各領域創新舉措層出不窮。今年一季度我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比上年全年提高1.8個百分點,但距離今年全年增長5%以上的目標仍有差距。
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1至5月,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本次集中開工活動共涉及99個項目,總投資6789億元。自揭短板,為的是自我加壓、穩中求進,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我省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推進項目投資建設。省級層面不斷釋放政策供給力,印發《2023年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政策》,針對性推出24條政策。各地不斷創新投資領域體制機制,比如在集中開工現場分享經驗的部分設區市,通過統籌市域環境資源、土地、資金等要素,建立要素“蓄水池”。
省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辦公室的墻面上,掛著三張進度表——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要素進度表、九大領域晾曬表、十一個設區市晾曬表,表上記錄著每月的要素保障和項目投資進度。該處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比拼、賽馬已成常態,能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
“我們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更有知重負重、奮起直追的決心和信心。”活動現場,一位市委書記說。
- 1-18· 數據資產化激活要素價值
- 6-30· 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2%
- 6-13· 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十年超7萬億元 一大批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蓄勢待發
- 4-29· 和合資產:實踐共同價值 和合榮膺兩項年度品牌建設大獎
- 1-14· 資產上鏈,吃貨大陸全面開啟餐飲品牌資產上鏈
- 7-1·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負轉正
- 12-30· 固定資產管理就用易盤點——讓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一目了然
- 10-11· 沃爾沃集團聯網交通設備累計交付量突破一百萬臺大關,持續助力客戶提高資產可持續性,完好率和安全性
- 3-4· 交通運輸部:去年交通運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萬億
- 3-6· 去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超8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