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已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盤和林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5月26日,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26日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本屆數博會以“數實相融 算啟未來”為主題,共吸引328家國內外企業參展。為提升展會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本屆數博會設置了國際綜合館、東數西算館、數字產業館、產業數字館、創新場景館、數字生活館6個主題場館,多維度、多視角呈現行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應用,不少參展商也帶來了自己的“黑科技”,包括云數字孿生工廠、智慧睡眠診療、智能物流快遞車、智慧能源等等。
本屆數博會有幾個突出的變化:
第一是“融合”。從主題上看,相比較前幾屆數博會,這一屆數博會首次將融合放在主題中,凸顯出打破數字與實體產業的邊界,進一步釋放數字要素的價值。而從參展產品上看,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參展產品和案例也證明中國當前數實融合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產業數字化發展迅速,傳統產業在數字技術的帶動下逐步實現智能化轉型。
第二是“應用”。技術有兩次生命,一次生命是技術本身的產生,而第二次生命則是被落地應用。前幾屆數博會更多地是在大數據技術,如大數據運算等方面展現最新進展,技術屬性較多,而應用屬性較少,民眾能更多地感受到大數據技術的進步,但對于大數據的實際應用感知較少。而這一屆數博會則更多地將數據價值在應用層面進行體現,比如從可穿戴設備搜集的人體數據反饋出的智慧診療方案,從能源消耗與傳輸反饋出的智能能源解決方案等。
第三是“未來”。就像本屆數博會主題所說,算啟未來,大量參展的數字產品和應用案例讓民眾管中窺豹,對于未來的數字產業發展有更多暢想。從目前的融合案例來看,數字技術已經開始抹平行業差異,淡化行業壁壘,在特定的領域實現數字化融合,但是實體行業之間的融合程度還不夠,單一場景比較完善但是整體數字生態還在形成過程中,未來希望能打破行業間的數據孤島,連點成片,這更值得期待。
這一屆數博會,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大數據產業近幾年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進步,也體現出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緊密關系。
首先,大數據產業能夠推動實體生產從“數字化”向“數智化”轉型。大數據產業將實體生產過去的“被動生產”模式轉變為“主動生產”模式,用數據模擬和智能決策替代機械性的執行,讓供需兩側有了互動,真正實現了智慧化生產,智能化屬性將能夠更好地滿足高質量發展蘊含的資源配置效率要求。
其次,大數據產業是典型的創新引領型產業,這與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數字經濟生態中,數字產業創新推動產品創新,產品創新帶動市場創新,市場創新激發社會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有生產端的創新,也有需求端的創新以及渠道端的創新,海量的創新空間和不斷衍生的市場機會有助于激活各主體的創新活力。
同時,數字經濟有助于借助數字技術打通行業壁壘,強化經濟發展協調性和韌性。在傳統經濟中,行業間的聯系是通過投入產出關系產生的,這種聯系是單向的,而以數字技術為紐帶形成的行業聯系則是共創的,互為聯動互為協同,產業協調性和整體產業鏈抗風險性都有所提升。
最后,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數字經濟可以讓消費者切實享受到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紅利,無論是診療速度更快的智慧醫療,還是配送更便捷的智慧物流,都可以顯著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而且,數字經濟拉長了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鏈,借助產業鏈也將各地的產業帶經濟帶串聯起來,有助于形成有機協同的發展格局。
綜上,此次數博會通過“融合”“應用”“未來”三個關鍵詞展現了當前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成果,未來數字經濟將進一步助推實體經濟智能化轉型,打破行業壁壘,形成良好的數字協同生態,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 3-31· 數字化轉型“做什么”“怎么做”?首個國家標準明確了
- 3-31· 數字產業去年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
- 3-10·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澎湃
- 3-10· 新一輪數字基礎設施布局開啟
- 3-10· 筑牢數字基石 共建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高德地圖順利通過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驗收工作
- 3-10·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量超450萬家
- 12-30· 數字化驅動跨境電商增長,科捷賦能全球化新機遇
- 12-26· 低空經濟發展迎最新定調 哪些新改革新舉措值得期待?
- 12-12· 河北經濟新數據新亮點(四):經營主體平穩增長 內生動能持續增強
- 12-2· 山西:數字賦能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