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接連落地 廣東加快做大做強制造業家當
春回日暖,草木生發。全省各地發起重大項目建設“春季攻勢”:廣州南沙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正在對計劃于今年5月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進行研制、生產、試驗、總裝及測試工作;湛江東海島上,總投資百億歐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建設“快馬加鞭”,3月迎來丙烯酸生產綜合體以及專用化學品二區項目群接連開工建設。
從科技航天到綠色石化,再到新材料、集成電路,一個個落子開工的重大項目,正催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
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制造業當家,把制造業這份厚實的家當做大做強,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開年以來,廣東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以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為抓手,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實現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跨越。
發力先進制造業
攀向價值鏈更高端
在深圳,世界500強企業富士膠片深圳數字工廠項目正開足馬力建設。1月赴日本洽談合作,2月項目即開工,深圳“雙招雙引”的速度令人驚嘆。
在揭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迎來“開門紅”:廣東石化項目化工龍頭裝置——120萬噸/年乙烯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進入全面試產階段。“我們將全力以赴確保項目全面建成投產,開得起、穩得住、運行好、見效益,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康志軍信心滿滿。
農歷新春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重大項目開工號角。今年以來,產業大項目“春季攻勢”勢如破竹。在全省各地,一批重大項目正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
今年,廣東安排省重點項目1530個,總投資約8.4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其中,產業工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109億元,為全部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31.3%。
全省各地比學趕超、賽龍奪錦,重倉布局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努力邁向價值鏈高端。
落戶廣州南沙的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專注于生產車規級碳化硅芯片,總投資額75億元,將建成年產24萬片6英寸和24萬片8英寸碳化硅晶圓芯片的生產能力。“芯粵能順利通過國家重大項目審核,15個月即完成建設,創下國內芯片廠建設的‘南沙速度’,目前已進入通線投產前的攻堅階段。”公司總裁徐偉很振奮。
重大產業項目引領帶動下,各地工業投資勢頭猛進。今年前2月,全省工業投資延續上年良好的增長勢頭,增長24.9%。制造業投資增長22.8%,其中,新動能投資持續壯大,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3.5%、25.1%,顯示工業增長后勁和韌性。
瞄準萬億級產業發力
鍛造制造業“頂梁柱”
今年以來,廣東“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捷報頻傳。
2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一期項目提前完成重型塔器吊裝,其大亞灣研發中心破土動工;3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首條PTA生產線一次性投料開車成功,順利產出合格產品,進入運行階段。
同樣在3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初步投資協議在北京正式簽訂,意味著這個總投資超500億元的國家重大外資項目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此前一天,廣東省政府在北京與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加強石化、氫能源、氨能源等方面合作。
國內外巨頭搶灘布局,廣東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動力強勁。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紀紅兵認為,當前全球綠色石化產業發展的趨勢是“減油增化”,即減少油品用量、增加化學品用量。化工巨頭入駐,契合產業發展趨勢,將有力促進廣東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引領產業發展潮流。
當前,廣東正把集群發展和轉型升級作為鍛造制造業“頂梁柱”的重要抓手,提質壯大8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再打造若干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培育4個以上五千億級新增長引擎。
瞄準萬億級產業發力,廣東接連出臺產業發展新政。
——推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3年底,全省食品工業營業收入達1萬億元以上,形成若干個千百億級產業子集群、區域和企業,著力打造世界級的加工基地、產品品牌、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網絡,形成買世界、賣世界的大格局。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到2025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50%以上,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
“在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廣東要保持競爭力,就要發展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的制造業,進一步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是廣東制造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和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說。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廣東下實功夫硬功夫持續做強支柱產業、做優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全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建“萬畝千億”園區載體
打造產業轉移主平臺
在全國首個百米裝配式“摩天工廠”——深圳市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每棟廠房設置超大汽車貨運電梯,小型汽車可以“坐電梯”到17樓,真正實現“工業上樓”,目前已吸引比亞迪、新宙邦等企業簽約入駐。“我們設計的層高最大可達10米,可滿足生產多樣化需求。”項目總工程師范林飛介紹,4月底該產業園一期項目將竣工。
在中山市小欖鎮,廚電龍頭企業華帝近日計劃投資建設廚電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園項目,這也是中山首宗“工改住”反哺“工改工”項目。“引入的優質企業,將帶來上下游產業鏈,一齊帶動周邊片區發展。”永寧社區黨委委員胡培森滿懷期待。
產業園區發展是“大平臺”建設的關鍵一環。廣東正大力實施“大平臺”提升行動,積極打造一批“萬畝千億”園區載體,培育壯大園區特色產業,擦亮區域產業“金字招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在清遠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一個個廠房寬敞明亮,數碼印花機、紡紗機、縫紉機燈轟轟運轉,不少企業都是從廣州海珠的中大紡織商圈有序轉移至此。
“從鋪設電路、調試設備、裝貨卸貨到招聘員工,園區都給了很大幫助。”廣州禧鳳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政勇干勁十足,搬到清遠后,他的廠房將擴大到2000平方米左右,希望借搬遷的契機轉型升級,把生意做得更大。
去年12月以來,廣東省市合力推進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并鼓勵一批紡織加工制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打造“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模式。
聚焦制造業當家“大平臺”,廣東把打造產業轉移平臺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3月發布的《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各市各打造1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探索布局建設“飛地經濟”。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看來,這是廣東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發揮“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疊加效應,建立市場化共建共享機制,共同發力推動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轉移,將在更大范圍推進省域一體化,為要素自由流動創造有利條件。
案例
廣東豪德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敬盛:
把研發放第一位
助力更多家具企業向“智造”轉型
在廣東豪德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豪德數控”)的廠房內,最新的家具智能無人生產線正在調試,一塊塊木料板材被送上生產線,經過機器切割、鉆孔,產出一件件制式部件。“這條生產線由32臺自動化機器連線組合而成,基本可以實現‘無人生產’。”豪德數控總經理劉敬盛說。
豪德數控專注于從事全系列家具機械裝備研發和銷售,去年8月獲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于有些“研發狂熱”的劉敬盛而言,最讓他自豪的是成功研發的智能激光封邊機實現了進口替代。
南方日報:這些年推動創新對企業發展有何帶動作用?
劉敬盛:企業要有競爭力,就要將創新和研發放在第一位。我們目前擁有已授權及申請中的專利超200項,已授權及申請中的發明專利超70項,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增幅甚至超過了公司總產值增幅。
南方日報:為什么要研發智能激光封邊機?研發成果如何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劉敬盛:成果轉化需要更深度地理解客戶需求。智能激光封邊機做出來的家具環保美觀,非常受歡迎。之前這項技術主要被國外裝備制造商所掌握,但進口設備價格超千萬元,讓眾多國內企業望而卻步。
幾年前我去家具廠里調研,客戶總會問我,中國的激光切割技術已經這么成熟,為什么家具行業還用不上國產智能激光封邊機?當時我注意到這是行業痛點,但技術壁壘很高,需要一切從零開始。我們去國外參加展會時,會非常認真研究他們的激光封邊機如何制作。
最終研發團隊用了三年時間研發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全國各地現在已經有40多家企業用上了我們研發生產的國產智能激光封邊裝備,還出口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南方日報:對于企業而言,怎樣的環境和發展思路可以更好堅守實業?
劉敬盛:“有家就有佛山造。”佛山特別是順德家具產業基礎扎實,產業鏈配套完善,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產業基礎深厚的重要性。
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堅守實業,離不開長期主義,也離不開創新。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家具機械裝備行業,在智能化、無人化方面進一步投入,我們的無人產線4.0將于今年研發成功并在年底面市,希望助力越來越多的家具企業由“制造”向“智造”轉型。
路線圖
大產業:
提質壯大現有的8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再打造若干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培育4個以上五千億級新增長引擎。到2023年底,全省食品工業營業收入達1萬億元以上,形成若干個千百億級產業子集群、區域和企業。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
大平臺:
建設一批引領型產業集聚區、支撐型產業園區和“萬畝千億”大平臺;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在珠三角打造一批省產業園。
大項目:
啟動工業投資躍升計劃,推動2023年全省工業投資新增超1000億元;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爭取2023年新推動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實現全省技改投資4500億元。
大企業:
2023年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0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0家,遴選40家以上省級“鏈主”企業、200家以上省級“單項冠軍”企業、20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大環境:
實施制造業人才“十百千萬”專項行動,培育建設產業創新人才聯盟(集聚中心),支持企業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
- 11-11· 一系列重大成果標注江蘇科技事業發展新高度
- 9-12· 通遼:重大新能源項目加速發展
- 8-1· 河南:以項目提升經濟加速度
- 8-1· 河南:以項目提升經濟加速度
- 7-18· 多地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對投資帶動作用明顯
- 7-1· 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30日正式通車試運營
- 5-23· 項目開工率超七成 萬億增發國債加快落地見效
- 3-18· 重點項目密集落子 北京瞄準新質生產力布局未來產業
- 1-8· 以重大項目為抓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1-4· 多地重大項目開工忙 投資拉動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