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023年“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啟動
聚焦制造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1月10日,我市召開2023年“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議。2023年,我市投資工作將把產業項目作為抓投資的重中之重,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加快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交通、城建、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
同時,我市還將出臺“1+9”專項方案措施,保障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其中,《重慶市2023年“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方案》于1月9日正式出臺,是今年首個由市政府印發的“提信心、穩增長、強主體”政策措施。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固定資產投資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也是穩住經濟大盤、培育新增長點的重要抓手。2022年,重慶積極應對持續高溫、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穩步增長,投資結構明顯優化。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預計增速分別達到10%、8%以上,有效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16字工作導向,要求持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決定謀劃實施“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在穩定制造業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領域投資等方面打好政策“組合拳”,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為此,全市將聚焦制造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重大項目開工落地,加快形成投資實物量。
制造業投資方面,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和特色工藝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及儲能等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動實施一批戰略性、引領性項目和補鏈強鏈項目,實施市級制造業重大項目180余個,加大技術改造投資,提高占工業投資比重,強化招商引資和落地轉化。
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將加快推進交通強市建設,加快城市品質提升和功能完善,提速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成渝中線、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在建項目提速,新開工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市郊鐵路、哈密至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合川雙槐電廠三期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社會事業投資方面,將聚焦人民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滾動實施15件民生實事,持續推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通過加大社會民生領域有效投資,著力補齊民生短板。
在此次專項行動中,全市將針對上述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結合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目標要求,落實一系列重點舉措,促進相關有效投資穩定增長。
具體措施包括,印發2023年市級重大項目名單,全年計劃完成投資4000億元以上,細化形成開工、在建、前期“三張清單”,打表推進項目建設;落實重大項目“五年儲備、三年滾動、年度實施”工作機制,推動規劃項目提速落地、加快建設;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持續優化完善“技審分離、平面審批”改革,高效精準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持續用好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加強專項債券、基金、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儲備申報,爭取獲得更多國家政策資金支持;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REITs、PPP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等。
據悉,全市還將在現有項目考核考評機制基礎上,建立完善投資增長“賽馬”激勵機制,強化落實區縣、市級部門和國有企業主體責任,在全市形成對標比拼、趕超爭先、合力推動“抓項目促投資”的工作格局,營造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濃厚氛圍。(記者 申曉佳)
- 3-31· 重慶:大橋有大腦 智能更高效
- 3-31· 重慶綦江:廢棄車間“長出”3億元新產值
- 3-31· 重慶鄉村產業振興將迎萬名“金白領”!
- 3-31· 重慶首條常態化無人機急救藥品配送通道開通
- 3-24· 2025年京津冀首趟銀發旅游列車啟程
- 3-17· 重慶:完善“兩鏈”推動科技創新
- 3-10· 重慶上線國際貿易數字平臺 精準撮合供需雙方
- 3-3· 90.2億人次! 2025年春運“跑”出新紀錄
- 3-3· 2025年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5.13億人次 貨物4.15億噸
- 3-3·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