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迎豐年 天津領跑現代都市型農業
本報記者 王彩娜
劉菲菲
又是一年豐收季。
津南區早熟小站稻開鐮收割,武清區膏肥體壯的稻田蟹捕撈上市,濱海新區萬畝蝦塘拉網捕蝦,薊州區紅香酥梨掛滿枝頭,寧河區七里海數幅巨型稻田畫勾勒出金秋壯美……在守護好城市“米袋子”“菜籃子”的同時,天津市近年來著力構建現代都市型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優勢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面提升。
振興小站稻,稻花香里迎豐年
走進2022年天津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津南區小站鎮會館村小站稻核心種植區,麥浪翻滾、稻谷飄香,豐收的味道更加濃烈。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香甜軟糯的小站稻米,百年來一直縈繞在天津人的舌尖和心頭。2018年,天津市開始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堅持規模和效益并舉、點狀突破和體系建設并重,以小站稻振興帶動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作為小站稻的發源地,津南區明確了小站稻產業振興“精品、綠色、品牌”的發展方向,在小站稻“源”“魂”“種”上下功夫、做文章,全區水稻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1.8萬畝增加到2021年的5萬余畝,打造了7200畝高標準小站稻示范區、“稻香源”千畝稻田展示區、會館小站稻核心種植區。津南小站稻種植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小站稻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天津市津南區區長楊灝表示,未來將重點圍繞四個方面繼續推進“小站稻振興計劃”:一是全力打造小站稻產業鏈;二是深耕小站稻作文化旅游資源;三是強化小站稻品牌保護利用;四是深化小站稻品牌合作共建戰略。
提質增效,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
武清區梅廠鎮灰鍋口村昽森家庭農場內,枝繁葉茂的桃樹上掛滿了鮮紅的果實,在陽光照耀下透著誘人的色澤。昽森家庭農場負責人王秋祥介紹稱,作為國家桃體系天津試驗示范基地,該農場掛果期從6月下旬一直延續到10月上旬,主要以休閑觀光、旅游采摘為主,全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今年桃樹達到盛果期,預計年產量達120萬斤。
昽森家庭農場只是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天津重點發展設施農業,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建設,實現了“菜籃子”產品的穩產保供增效;依托農業多功能拓展,培育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加工產業、民宿產業、農村電商等一批新業態,構建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創建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三產融合示范區。
天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加速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產業強鎮,做優做強小站稻等“津農精品”,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
“今年上半年,全市178萬畝夏糧喜獲豐收,總產量73萬噸,平均畝產410公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一產增加值78.4億元,同比增長4.0%;一產固定資產投資22.3億元,同比增長1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8元,同比增長3.4%。”天津市農業農村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志林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農業品牌競爭力持續提升。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從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獲悉,今年,天津市新認定“津農精品”品牌28個、“國內知名”品牌5個、“國際有名”品牌1個。通過認定“津農精品”品牌,引導鼓勵農戶發展綠色生態種養模式,向市民提供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增加市場競爭力,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
為更好營造2022年天津市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氛圍,“津農精品”展示中心直播推介活動近日啟動,計劃每周重點推出兩個涉農區的區域特色農產品,讓天津市市民進一步了解“津農精品”,消費“津農精品”。
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提能力……天津市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蹄疾步穩。
- 8-14· 風吹稻花香 三湘好“豐”光
- 12-29· 菜香·花香·藥香——遼寧山村飄出來的“香香味道”
- 11-3· 搶裝“稻花香”實現秋糧運輸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