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 展擔當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穩增長
本報記者 馬會
魏東
9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山東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基礎上,著力探索轉型發展之路,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動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這是繼2018年《國務院關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后,山東再次獲得國家級重量政策支持。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目標任務的升級版,這不僅是對山東發展節奏的精準把脈,更為當前山東確保經濟穩增長進一步指明了發展方向。
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9月17日,山東濱州魯北化工產業園,處處都是繁忙的生產景象。
“我們緊緊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契機,大力實施技術集成創新,創建了磷銨副產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協同處置含硫廢物產業鏈、鈦白粉清潔生產產業鏈、海水資源深度梯級利用產業鏈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成為目前我國唯一的企業類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十四五’末將打造成為精細化、高端化、智能化的上市公司。”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呂天寶對未來發展充滿激情和信心。“面對疫情反復的重重壓力,公司依然呈現出生產經營總體穩中向好的局面,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01億元,同比增長28.44%,并被列入2022年度全省制造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名單。”
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是山東省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傳統產業占比高、經濟結構偏“重”、能源資源消耗大,該省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以壯士斷腕的魄力堅定退出落后產能,以滾石上山的勁頭勠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目前已呈現出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明顯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脈動更加強勁。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3.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個百分點。
采煤設備全自動運轉,滾滾“烏金”如流水般“奔”向地面,整個過程清潔無塵、人機分離,既環保又安全。這是如今山東能源集團鮑店煤礦井下400多米深處的工作實景畫面。2018年以來,該集團投入上億元,自主研發出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加速了主導產業向綠色低碳、高端高效的轉型,先后建成了9處首批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智能開采技術國內一流。
山東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介紹,今年上半年,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208億元、利稅總額412億元。集團位列2022年世界500強第69位、中國企業500強第23位,品牌價值979.19億元,位居山東省企業首位。
今年上半年,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比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實施前提高13.2個百分點,能源結構深度調整,超額完成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壓減任務,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了17.6個百分點。
新動能增速優勢正在積累
蜂窩狀的鋁材漂浮在水面,令人稱奇。在濱州市鄒平魏橋輕量化鋁業基地,記者看到的這種新材料其實是高性能泡沫鋁,密度不及水的一半,而壓縮強度卻是碳鋼的5倍,可廣泛應用于電子通信、交通運輸等領域。通過輕量化轉型,鄒平鋁產業實現了從規模經營向“價值效益”的整體攀升。今年上半年,高端鋁產業集群營收達到1520億元,同比增長7%,中高端鋁制品占比達到71%。
把一塊粗鋼加工到比A4紙還要薄,在以前是“卡脖子”技術,但眼下日照市嵐山區金屬表面處理生態產業園輕而易舉就做到了。據研發企業負責人介紹,這種極薄硅鋼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億元。嵐山區“吃鋼嚼鐵”的產業鏈正在不斷向高端、綠色方向延伸。今年前5個月,嵐山區48家鋼鐵及配套企業實現產值910億元,同比增長1.7%。
通過腦機接口,即可實現人腦和智能設備互通。位于泰安市泰山區的山東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實驗室內,工程師們正在精心研發。“該系統采集腦卒中患者的腦電信號,通過解碼運動意念,能幫助患者完成康復動作。”公司副總經理馬強告訴記者,他們已擁有康復機器人、可穿戴生命體征監測系統等多項產品。
為培育壯大新動能,山東省今年編制實施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行動計劃等指導性文件,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構建起了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數字賦能、創新驅動、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提升山東工業轉型動能和競爭實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上半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6月份增速達到6.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5.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0.7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61.0%、33.1%和18.2%。“山東以工業互聯、智能制造、新能源推廣為代表的新動能增速優勢正在積累,新動能與新經濟‘量勢’齊升的態勢已顯現,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后勁會更加強勁。”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德祿說。
- 10-31· 勇挑大梁 浙江推動經濟穩進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