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兩項指標居副省城市第一 武漢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先宏 通訊員 王璐 陳雪瑩
著力穩大盤、保供給、促振興。今年上半年,武漢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兩項指標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牢牢穩住了農業基本盤。
兩項指標列副省級城市第一
上半年,武漢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309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一產業增加值177.24億元,增長6.1%,農林牧漁增加值190.37億元,增長6.3%;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0元,增長8.4%,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8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
夏糧夏油“三同增”
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供水平獲得新提升。超額完成320萬畝春播任務,實現夏糧夏油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三同增”。糧食生產面積達到192.6萬畝,蔬菜產量424.2萬噸,水產品產量22萬噸。
關注“舌尖上的安全”,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樣品監測17.7萬個,綜合合格率99.9%,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2022年度13.5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面啟動。8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開展代耕代種、托管服務,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8%,農機作業服務總產值10.8億元。
中國種都建設邁上新臺階
8月15日,中國農業大學李德發院士正式入駐武漢國家農創中心,與新華揚生物公司共建院士工作室,展開為期10年的技術合作。
上半年,武漢種業、科創雙引擎發力,市級財政投入資金7710萬元支持武漢·中國種都和武漢國家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安排科研資金支持5個生物育種領域“揭榜掛帥”項目。示范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15項,示范面積25萬畝。
農創中心管理辦公室揭牌組建,成功引進50家企業,培育孵化企業達到750家;農創基金對接科技型企業10余家。
成功舉辦2022武漢種業博覽會,全國468家企業、3000多個農作物品種參展,國內首個食用菌綜合展館啟用,500多萬人次線上觀看。
新增36家市級龍頭企業
鄉村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四大農業產業鏈總產值達到2822.8億元,其中,種業全產業鏈450億元、農科創產業鏈60億元、“菜籃子”產業鏈763億元、“農業+”產業鏈1549.8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573.74億元,同比增長8%,鄉村休閑游接待人數2678.8萬人次,綜合收入77.7億元。新增36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出臺“十四五”時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開展“五清一改兩提升”行動。實施216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項目,涉及全市44個街鎮場、188個行政村,受益2.3萬戶。推進清廉村居建設,蔡甸區“四項清單”鄉村治理經驗做法被納入全國省部級干部培訓班課程。
下半年,武漢市農業農村工作將聚力“點”上育龍頭、“線”上興產業、“面”上推品牌,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促進三產融合,努力拓展新業態、搶奪新賽道、實現新增長。
- 11-14· 出臺兩項政策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有了新抓手
- 9-5· 上半年鐵路經營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 9-5· 上半年中國郵政快遞進村業務量達26億件
- 8-22· 今年上半年進出口1.22萬億元 跨境電商成訂單新“戰場”
- 8-8· 山西省上半年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創新高
- 8-5· 青海上半年救助困難群眾超63萬人次
- 8-5· 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區貸款月均增速超過11%
- 8-1· 南京下半年首場土拍本周登場 6幅宅地亮相
- 7-29· 上半年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7-18· 上半年鐵路主要客運、貨運指標穩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