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規上企業搞研發 浙江新昌企業創新活力從何而來
浙江在線8月22日訊(記者 周楷華 沈聽雨 曾福泉 共享聯盟紹興中心站 俞帥鋒)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500多臺機器人亮相“炫技”。同一時間,上千公里外的浙江山區縣新昌,一家軸承企業正在生產一種極其精巧的圓錐軸承——如今85%的國產工業機器人體內,都裝著他們生產的這種小零件。而在2016年以前,中國企業還不知道該如何制造它。
“中國機器人產業迅猛增長的背后是工業基礎能力的全面躍升。我們突破材料、工藝、檢測等各方面難題,支撐機器人關鍵核心部件RV減速機的國產化。”新昌縣海納人和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榮富說。持續近5年的研發中,他逐步淘汰了原有的年產值上億元的汽車軸承生產線,同時,連年保持研發投入強度9%以上;在沒有現成裝備的情況下,買回退役老機床自己改裝,終于提升了加工工藝;反復試驗制備軸承的新材料,研發出的特種鋼材命名為HN01A,“HN”即“海納”的縮寫。現在,這家公司已成為多家央企的合作伙伴和指定供應商。
新昌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先天不足,但海納人和的例子證明,企業靠科技創新實力為高水平自立自強作貢獻,照樣能贏得強大話語權。最新數據顯示,該縣規上工業企業中,超72%的企業都開展研發活動,比全省平均值高22個百分點。以這些敢投入、善創新的企業為主體,新昌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連續7年保持在4%以上,穩居全省前列。
新昌企業蓬勃的創新活力從何而來?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很關鍵。在新昌,像任榮富這樣既是公司掌舵人、又是研發團隊核心的企業家還有不少。縣委、縣政府將他們樹立為榜樣。不久前,新昌表彰“十佳科技創新優秀人才”,獲獎的研發帶頭人多數是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
近年來,新昌不遺余力加大投入、做優服務,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該縣明確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并嚴格做到科技創新政策百分百兌現。“這些年我從沒跑過部門,都是政府相關負責同志主動上門服務。”浙江本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賢軍說,“年初為企業送上一本服務清單小冊子,每月愛企日組織面對面交流解難,平時遇到問題隨時發微信、打電話。” 公司所在的澄潭街道通過“家門口就業”工程、助企聯絡員制度等一攬子舉措,解決屬地企業的后顧之憂。
新昌探索新型高效的產學研合作,完善“企業出題”的技術創新需求發現機制,積極推進“揭榜掛帥”,有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浙江理工大學新昌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向忠教授對此深有感觸:“新昌堅持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一批科技攻關項目。企業和學校就是從一個個解決具體問題的小項目做起,反復磨合,深化信任,最終做出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硬核成果。”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與浙大兩位專家近30年的情緣已經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新和成大部分產品的技術路線都在我的腦子里,給我一張白紙,我馬上可以把它們從頭到尾、清楚無誤地寫出來。”浙大化工學院教授陳志榮說,新和成把“做成事”看得比“賺到錢”更重要,始終保持填補空白、探索前沿的雄心壯志,校企雙方價值觀深刻契合。
企業創新活力足、實力硬,拓寬了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新昌近年來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5%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保持在90%左右,2021年規上工業銷售利潤率達12.3%,位列中國創新百強縣(市)第6位。新昌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以“著力推動全面轉入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為主攻方向,繼續打造縣域創新體系生動樣本,推動創新要素高效聚合,引領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 7-29· 廣東超七成ATM支持外卡取現!外籍人士可絲滑粵支付
- 4-18· 浙江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力爭年底全覆蓋
- 3-21· 湖北七成縣域謀求上市“破零”
- 7-30· 六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 工業經濟回升向好
- 7-6· 前五月規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收利潤雙增長
- 10-18· 七成用戶的選擇!京東11.11打響5G爆發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