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裹利潤低,快遞搶灘大包裹業務
“現在快遞公司也開始送大包裹了,比一般物流要快點,還能送貨上門。”近日,王婧網購了臺洗衣機,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送貨員竟是她常見到的快遞小哥。
近年隨著家電、農產品、建材等大件商品銷售的電商化,以及小包裹業務利潤的不斷下滑,不少快遞公司紛紛將業務范圍由原來的數公斤內的小包裹,擴充至幾十乃至上百公斤的大包裹。由于利潤更豐厚、市場潛力巨大等原因,大包裹業務被各路資本看好。記者 胡銳 實習生 李洋
大包裹火爆吸引快遞涉足“我們公司早就可以寄大包裹了。”6月20日,長沙某快遞公司快遞員小卓正給客戶打電話,詢問對方家里是否有人收貨,一臺網購空調到貨了。
小卓所說的大包裹是指一些重量較大的物流快遞件,不同快遞物流企業對其重量劃定各不相同,一般集中在3公斤-50公斤,而所運內容以家電為主。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長沙的大部分快遞公司都已開通了大包裹業務,其中包括中通、德邦、順豐等老牌物流企業,以及百世快運、優速快遞等新興快遞企業。“單件不超過80公斤,可航空運輸。”順豐某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為客戶寄大包裹時,不僅能保證和小包裹一樣的時效性,還能提供上門取貨及送貨上門的服務。
小包裹利潤過低帶來虧損“其實,物流快遞企業選擇介入大包裹業務,不僅在于網購的流行導致了大件商品線上銷售量激增,還因為快遞小包裹利潤的不斷下滑。”本地一快遞資深人士向記者如此說道。
近年來,快遞行業的小包裹競爭日趨激烈,“每個小包裹單只有1元甚至幾角錢的利潤,大包裹就高多了。”本地某快遞分站的老板向記者介紹。
快遞行業投資者趙小敏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那些經營僅限于小包裹業務的快遞網點中,有一半以上都將會虧損。
“很多快遞網點經常換老板,搞不了幾個月就撐不下去了。”本地一業內人士介紹,很多快遞網點屬于加盟制,個人老板承包某區域的業務,自負盈虧。不少沒有開展大包裹業務的網點就難以支撐下去。“小包裹業務的利潤比刀片還薄,而優速快遞、百世快運等公司進入大包裹業務取得的進展,也讓我們有了嘗試的動力”。
資本市場屢伸橄欖枝
在快遞企業紛紛涉足大包裹業務的同時,其發展潛力也同樣被各路資本方普遍看好。今年以來,大包裹物流快遞企業不斷爆出融資消息。
今年3月剛剛推出5公斤~60公斤“大件包裹”服務的百世快運,其母公司百世集團就于6月13日宣布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并稱將為快運網點提供6億元的基金支持。
6月15日,專注于大包裹快遞的優速快遞也傳出獲得A輪數億元融資的消息。據優速快遞人士透露,公司已經與國內頂尖的幾家投資機構洽談,還將啟動額度“數倍”于A輪的下輪融資。
而自成立之日起就以3公斤~50公斤段為主打重量段的速爾快遞6月6日也宣布獲得了來自招商資本、招商財富、九鼎投資等5家機構聯合投資入股。
一時之間,大包裹業務獲得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人稱“這是快遞紅海當中的一片新大陸”。
發展難“標準化” 業內呼吁制定規范
大包裹業務被人看好的同時,也正遭遇著瓶頸。“大包裹不同于衣服或商務文件。就拿家電來說,一些個人寄送的家電類大包裹可能并不會有規范的包裝,這使得運送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再以農產品為例,大包裹也因為其保存方式不一、干濕度不一,而對運送造成挑戰。”在本地某快遞老板鄒敏看來,目前發展大包裹業務的最大挑戰是產品服務難以標準化。
此外,記者調查了解到,本地的已推出大包裹的加盟網點中,同一品牌的不同網點對大包裹的限重也不盡相同。“每個網點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的。”
鄒敏認為,要解決大包裹行業的標準化問題,須由行業協會的介入,對包裝、運送等制定相應的規范。“這一規范不僅可提高大包裹服務品質,規范市場,也將有助于降低企業成本,從而促進業務更快發展。”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3-18· 青海快遞進村覆蓋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