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吸引力巨大 快遞業躍入“戰國時代”
對伊春人而言,快遞業的興起仿佛只是一兩年間的事。不經意間,自家的小區外圍多了幾間快遞公司的店面;滿眼所及,是快遞員及快遞車穿行的身影。
申通、圓通、中通、韻達、順豐、天天……這些過去人們相對陌生的名稱,現在卻成了天天打交道的“常客”。
快遞業火了。巨大的市場吸引力使本地快遞業快馬躍入“戰國時代”。
快遞業為什么這樣“紅”
作為上班族,40多歲的付女士早已習慣了“懶人”生活模式。家里需要的掛鐘、洗漱用品甚至狗糧,她都會上網購買,今天下單、明天送達的方式讓她感覺方便了不少。
即便是吃吃喝喝,她也喜歡通過叫外賣的方式來解決。“雖然可能會多花一些費用,但節省了時間。”
即便不是80后、90后,付女士也早已習慣于快遞業構建下的便利生活。而像付女士這樣一些人的消費喜好,也成就了快遞業的紅火景象。其中,全國性連鎖公司成為最大的贏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08年到2009年是外地快遞業進軍我市市場的發展階段,從2014年到2015年,我市快遞業進入發展峰值階段。順風快遞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順風快遞進入我市的幾年時間,在城際快遞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在伊春區內,每天每個網點的平均到貨量在300-500多單,去年的“雙十一”期間,一個網點一天的到貨量達到了800-1000單左右。
今年,各家公司發展更加迅猛,業務量在去年的基礎上幾乎翻了一倍。韻達快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公司一天的業務量就達到700單左右,和去年旺季業務量相當。預計今年“雙十一”期間公司業務將進入高峰,業務量將是平時的3倍左右。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更多企業加入其中。據介紹,目前全市擁有快遞品牌10多家,快遞市場已由最初的郵政一家壟斷轉變為國有、民營共存、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
群雄爭霸背后有“軟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網上交易、購物等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帶動了快遞行業的強勁發展。然而,在快遞行業快馬躍進的背景下,我市快遞業發展背后的不足也開始顯現。
據介紹,雖然我市快遞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但行業基礎不牢,企業未形成規模化、正規化經營,企業基礎設施落后,包裝、分揀、裝卸、搬運等環節以手工操作為主。同時,企業規范化程度較低,從業人員大多沒有接受系統全面的業務培訓。
此外,一個較為殘酷的現實是,雖然快遞業整體市場規模快速擴張,但企業利潤增幅不明顯。以順豐快遞企業為例,近5年年均銷售額與用工人數增長率約達35%。而中通快遞增長率也保持在約20%,但這些快遞公司均表示經營效益一般。
“雖然業務量大了,但因為價格低,利潤沒有增長。”韻達快遞負責人認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企業進入門檻低,企業數量增加快,市場競爭壓力過大,為占據市場企業大打“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降低。
從人員方面來看,快遞員工資多以“計件”為主,每派送一件貨物可以提成0.8—1.2元,一般月收入為3000元左右。但由于快遞行業每天工作時間在9—10個小時,常年室外作業,勞動強度大,導致員工流動性較大。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目前的電子商務模式下,我市快遞企業的業務主要為派送業務,攬收業務相對冷清,少數的攬收也多為地方土特產品、淘寶退貨等。以申通為例,淡季每天派送200件左右的快件,雙十一期間派件量可達到1000—3000件/天。攬收業務則不分淡旺季,平均每天攬收30件左右,派收比例明顯失衡。
業內人士表示,我市快遞業要健康發展還需解決發展方式粗放、企業競爭力不強等方面的難題,以拓展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24· 為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注入磅礴動力——國鐵沈陽局高質量推進沈白高鐵工程建設紀實
- 3-17· 菜市場悄然蛻變 引領旅游消費新風尚
- 2-24· 市場監管總局:鼓勵、支持、保護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3· 菜市場“上新”!代炒菜服務受年輕上班族青睞
- 1-6· “時代楷模”單杏花:見證鐵路發展變遷 讓億萬旅客出行更美好
- 12-26·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行動 強化食品生產經營全鏈條生態管理
- 12-12· 學習時代楷模,汲取奮進力量
- 12-2· 杭州:市場化調解可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