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條鐵路開通70年 改變了什么?
1950年,成渝鐵路開工典禮上,賀龍同志向筑路大軍親授“開路先鋒”大旗,自此,“開路先鋒”成為成渝鐵路的標識。
70年,成渝鐵路一直在加速度的路上飛奔,而今,在這一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依然一馬當先。
“先鋒”,是對成渝鐵路過去的禮贊,也是對成渝鐵路未來的期許。
70年再出發,那輛來自1952年的列車,依然一路向前。
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干線——成渝鐵路開通。
成渝鐵路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交通方式的變革不斷拉近兩地的時空距離,帶動兩座城市在經濟和人員往來上的紐帶不斷加強,使之逐漸成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雙核”引擎。
未來,以成渝為核心的18.5萬平方公里土地和9600萬人口,還將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歷史突破 從一周縮短到13個小時
在成渝地區修建鐵路的設想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前。1903年,四川總督錫良上奏清廷,建議在成都設立川漢鐵路總公司,建設一條從漢口經重慶到達成都的鐵路。
然而,時局動蕩,修筑成渝鐵路的日程一再推遲。歷經半個世紀,成渝地區未鋪一根枕木、一寸鋼軌。
在西南地區交通不暢、亟須發展經濟的背景下,1950年春,新中國剛剛成立,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欣然批準了關于請求修建成渝鐵路的報告,并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批準“先撥2億斤大米作修路經費”。
盡管沒有任何大型機械化設備、路料運力極為匱乏,但10萬軍民歷經兩年奮戰,最終修成全長505公里的成渝鐵路。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正式通車,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開通的第一條鐵路干線。這一天,成都和重慶之間的旅行時間,從一周縮短為13個小時。
成渝鐵路建成后,運價大幅下降,物流更加暢通。成都平原的大米和茶葉,內江的糖,自貢的鹽,榮昌的夏(麻)布,永川的煤,重慶的鋼鐵,上千種西南物產大量運往華東、華北和中原。
據統計,成渝鐵路開通后,四川有近32000種工業品降低了銷售價格,農副產品收購價普遍升高。
成渝鐵路和后續開通的鐵路線路,也改變了成渝地區的城鎮布局。以前,四川城鎮沿江而建,集中在金沙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沿岸。而鐵路開通帶動了一批新興工商業城市,例如成渝線上的資陽、內江、江津,成昆線上的眉山、西昌、攀枝花,寶成線上的綿陽、德陽、廣元等。
通道加密 從一條鐵路到“交通第四極”
這70年里,成渝地區的軌道交通飛速發展。蒸汽機車先后被內燃機車和動車組代替,兩地的旅行時間從13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小時。
目前,連接成都和重慶的鐵路已經增加到4條,其中3條鐵路線開行動車組,最高時速達到350公里,是成渝鐵路早期時速的10倍以上。
據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數據,每天往返于成渝兩地的動車近100趟次,日均旅客量近9萬人次,每逢節假日,即便增開車次,平均客座率也接近100%。
未來,鐵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萬公里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9000公里以上、覆蓋全部20萬以上人口城市,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與此同時,從一條鐵路出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成以干線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體的多向對外聯系通道,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骨架逐步形成。
公路方面,截至2021年末,四川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608公里,重慶市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3841公里,目前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到20個。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2025年雙城經濟圈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15000公里以上。
水路方面,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重慶新生港開港運營,涪江雙江航電樞紐、萬州新田港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建設加快推進。
空中,川渝世界級機場群正加快形成。成都雙流機場2021年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同期吞吐量超過3500萬人次,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此外,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改擴建有序推進,萬州機場、黔江機場加快建設。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國家戰略中地位的提升,2021年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把成渝地區列為中國交通第四極,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個經濟發達地區并列。
“雙核”共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深入
2020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次提出,當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審議。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近7.4萬億元,同比增長8.5%,距離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目標越來越近。
交通的持續改善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域合作不斷深入,加速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時隔70年,成渝兩地的列車早已越過四川盆地、通達海外。中歐班列(成渝)列車將成渝兩地乃至全國各地的產品運往歐洲,至今兩地累計開行中歐班列數量已突破2萬列大關,占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約40%。
在促進成渝地區成為對外開放高地的同時,交通的飛速發展也為區域的經濟和科技合作鋪平了道路。
成渝兩地正在推進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強在科研基礎設施、產業鏈協同、人才引進和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合作。據統計,過去兩年,川渝兩地先后共同出資6000萬元,整合兩地創新資源總價值122億元,聯合實施50個重點研發項目,有效解決了10余項技術創新難題。雙方在共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合力打造科技協同創新高水平樣板上穩步前行。
產業也有了更多想象。比如,成都和重慶攜手培育世界級汽車產業發展集群。2021年12月,成渝兩市簽署《共建世界級先進汽車產業集群戰略合作協議》,將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借助重慶雄厚的汽車產業配套基礎和成都優越的研發創新優勢,共同培育世界級汽車產業發展集群,并計劃到2025年實現兩市汽車產量300萬輛、產值6000億元的目標。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迪
- 6-30· 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 6-23· 中國跨境電商年出口規模突破2萬億元
- 2-28· 中國重汽HOWO新能源輕卡:電力“馬拉松”,想贏就能盈!
- 2-26· 中國重汽輕型汽車即將首秀北京國際房車展,實力新車搶鮮品鑒
- 2-20· 從殘值焦慮到高效流通:解析中國重汽二手車全價值鏈運營的創新之路
- 2-17· 2025旗開得勝!中國重汽1月銷量強勢開局,全年熱銷啟幕!
- 2-7· 中國重汽新春短劇暖心收官:與卡友雙向奔赴,共繪最美全家福
- 2-6· 中國重汽:從冬奧會到亞冬會,用科技筆觸繪中國實力
- 1-20· 中國重汽狂攬多項權威獎項,背后隱藏哪些“致勝密碼”?
- 1-14· 所向披靡,一往無前!中國重汽榮登2024年重卡銷量總冠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