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居全國前10,解碼安徽這個區高質量發展密碼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5月16日,位于合肥高新區的全色光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組裝激光顯示設備。不久前,該公司生產的激光顯示設備在“雪如意”投射出1000平方米的“雪屏幕”,在張家口冬奧會賽場大放異彩,這個默默無聞潛心科研的公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4年前,以中國科大教授團隊領銜牽頭的激光顯示企業扎根合肥,與合肥開始了一段“不解之緣”。從只有技術缺乏資金的初創企業,到如今連續兩年營收增長翻番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團隊帶頭人、全色光顯董事長許立新看來,企業快速發展和選擇合肥高新區這片科技創新沃土與優質營商環境不可分割:“我們深刻感受到高新區為企業做出的實實在在幫助。”
營商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資。1991年設區以來,合肥高新區管委會精心“澆灌”園區每一株“樹苗”。31年來,建區面積從當初的2.2平方公里到如今179平方公里,38家企業增至目前近6萬家,在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中,連續多年穩居前十。
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合肥高新區持續發力營商環境改革,讓發展更具活力和韌性的生動體現。
查擺問題 攻“難點”通“堵點”
看不到問題才是最大問題。合肥高新區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問題意識,奔著問題去、迎著問題改,優化營商環境才能有大進步。
2月26日,高新區轄區很多企業早早匯集管委會辦公大樓。當天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負責同志帶隊組成11個助企服務工作組,會同20個主要部門,上百名干部職工進行現場辦公會,當場為400多家轄區企業排憂解難。
問發展、找問題、開良方,會議室里暖意融融。這是合肥高新區開啟“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的首場活動。活動當天收集700余個問題。對于能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現場無法解決的,先跟企業解釋,隨后成立專班跟進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個性化問題,就先讓企業解解氣。
“‘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只是開端。”合肥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方向民表示,管委會領導帶頭“劃片包保”,走進企業、深入企業,了解企業訴求。后續還將常態化開展走訪、約談、會見、座談等活動,就發現問題的“強喙利目”,同時積極利用“鏈通高新”線上對接平臺,收集企業訴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對于企業反映最多的政策資金、人才用工、項目建設、企業上市、市場拓展等方面問題,高新區通過加快“個十百千萬”重點企業培育,助力企業快速成長壯大,形成長期、全面、系統的為企服務工作機制。
靠前服務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
“我自己打的第三針是智飛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透露,他打的第三針是位于合肥高新區的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該疫苗于2022年3月1日成為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
同疫情賽跑,高效研發生產新冠疫苗,這背后深藏著一個暖心的故事。
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副總裁蔣攀介紹,為了滿足國內外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需要,2020年8月,公司將原部分疫苗生產線改建為新冠疫苗生產線,但由于工期緊張,項目環評審批正常流程要2至3個月時間,在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的幫助下,從申報到獲批僅用了一天。
想企業之所想,紓企業之所困。高效的政務服務,換來企業良性發展。合肥城市云數據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曉潔感同身受。
“合肥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和合肥專利代辦處當天就幫我們完成了知識產權質押登記,貸款下來了,項目也能順利推進了。”4月11日,合肥城市云數據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曉潔興奮不已。
近日,合肥城市云數據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11項核心發明專利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2.05億元授信,該公司二期項目得以順利推進。在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合肥專利代辦處開辟綠色通道,當日即為企業完成質押登記,推動銀行快速放款。
“知識產權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把它變成‘真金白銀’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我們第一時間幫助企業快速、便捷獲取資金。”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科科長曹夢云說。
為了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合肥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通過政策引導、業務培訓、搭建平臺、靶向服務等措施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讓“知產”變“資產”。
服務企業靠前“一小步”,企業發展“一大步”。高新區通過讓企業少跑路、少操心,安心落戶經營,獲得企業的高度好評。
“硬核”改革 提升服務企業效率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高效解決企業難題,能力一流的專業“服務隊伍”建設必不可少。日前,合肥高新區召開“助企服務搭平臺、合作共贏促發展”對接會,建立區內“項目-企業”對接渠道,并搭建平臺,這是繼高新區成立“項目推進服務專班”、推進“拿地即開工”走向常態化的又一創新舉措,為的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謀的是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解決企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操心事”“煩心事”,合肥高新區搭建“項目—企業”對接平臺,成立“項目推進服務專班”,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破解企業從拿地到開工階段的各類難題,實現項目建設合法合規快速推進。2021年7月15日合肥光微光電項目半天之內實現“四證齊發”,施工現場也同時開工建設,成為合肥市首個“拿地即開工”的工業項目。當年9月10日,“羲禾航空”項目同樣實現 “四證齊發”,標志著高新區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進入常態化運行新階段。
“截至目前,現場推進145個項目,51個項目已開工。提供專業咨詢1223次,陪同辦理審批536次,一次性辦結率98%,平均為項目節約45天。”合肥高新區管委會項目推進服務專班工作人員陳光介紹。
企業對接專班后不免感嘆“相見恨晚”,也為高新區專班模式的前瞻性、科學性、先進性叫好,為高新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點贊。
“項目推進服務專班”只是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
高新區率先開展企業登記“一次不跑”,標志著高新區首開全國企業登記“一次不跑”先河;率先推行容缺辦理服務機制,“容缺收件”模式更屬全國首創;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率先實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工作改革,在全省范圍內發出首張實行簡易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執照;率先開通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一網通辦”區級窗口,是G60這條科創高速公路的通道口首次下沉至區級。
多項改革措施與高新區其他創業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實現了激發活力、增強動力、釋放潛力的積極效果。
潛心筑巢務實舉措“接檔上映”
營商環境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不能“跟著感覺走”。
2019年,合肥高新區制定優化營商環境三年領跑計劃,會同第三方機構開展營商環境專項調研,編制合肥高新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力爭到2022年進入長三角園區營商環境第一梯隊,成為全國高新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者。
2020年得分89.04分,增長2.43%;2021年,90.60分,這一得分介于滿意和特別滿意之間,較去年增長1.75%,滿意度邁上新臺階。
2022年報告指出,高新區政務服務、法治人文及創新創業環境得分高于平均分,對外開放、生活配套及要素成本環境得分相對較低,但較以往均有提升,這表明該區營商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和系統升級,但仍存在提升空間。
補短板,讓助企惠企成果更實;強弱項,讓助企惠企成色更足。方向民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引入長三角高端要素和重大項目,依托歐美同學會長三角海創中心、中德國際創新園、僑夢苑等開放平臺,補齊開放平臺不足的短板。
針對生活配套和要素成本環境等方面的不足,高新區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辦學品質。完善高端醫療資源均衡配置,暢通醫療服務保障綠色通道。同時,落實“領航”企業家培育計劃,加強土地集約供給,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高端產業和優質企業聚集,全面提升園區整體業態。
方向民表示,合肥高新區將以營商環境“領跑計劃”為抓手,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時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改善生活配套環境,提升生態宜居水平。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的算。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黃汪說:“華米科技是在高新區土生土長發展起來的,在企業最困難時,高新區一系列的資金方面支持,讓華米科技迎來了機遇,并迅速擴大。華米科技的成長,離不開高新區的支持。”
厚植沃土萬木興。如今走進合肥高新區,處處可見園區產業蓬勃發展,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創新創業熱潮涌動。通過出真招、見實效,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讓每一位“扎根”高新區的企業不僅感到“賓至如歸”,更感到“賓至勝歸”。(記者 黃娜娜 孟一凡 朱曉桐)
- 4-21· 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74億人次
- 4-21· 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74億人次 同比增長5.9%
- 4-14· 一季度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2億元
- 4-14· 一季度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2億元 同比增長5.2%
- 4-14· 全國鐵路清明假期運輸預計發送旅客8450萬人次
- 3-10· 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提出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工程
- 2-24· 全國首個!《網約貨車運營服務規范》西安市地方標準實施
- 2-17· 全國鐵路春運發送旅客突破4億人次
- 2-17· 全國鐵路春運發送旅客超4億人次
- 2-17· 元宵節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03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