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條”賦能湖北支柱產業加速躍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韓勛
著力強化技術性貿易壁壘應對,全方位加強RCEP市場開拓;著力暢通開放通道,提升貿易便利度;著力培育優勢產業企業,扶持做強重點貿易產業和外貿企業……省政府辦公廳新出臺的“20條”,全方位賦能我省支柱產業加速躍變。
瞄準重點市場培育產業
從貿易市場看,東盟、日、韓是主要貿易對象。從出口看,近年來東盟穩居我省前兩大出口市場,2021年我省對東盟出口544億元,僅低于對美國出口(567億元)。從進口看,日本(288億元)和韓國(165億元)分列我省第一和第三大進口市場。
圍繞 “光芯屏端網”產業,我省將深化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在產業、技術、教育、人才、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合作,促進關鍵技術國際轉移。用好國家貼息政策,擴大從日本等國先進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發揮對外投資合作專項資金等政策導向作用,支持宜昌、荊門等產業聚集區核心企業走出國門,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和經營能力。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聯合國際知名認證檢測機構,積極引導醫療大健康、化工等優勢行業開展RCEP市場商標注冊、專利申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市場準入產品認證,做好重點市場、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的標準化準入工作,叩開RCEP重點市場的準入大門。
助力企業開拓RCEP市場。發布年度零關稅進出口商品名錄,指導全省重點行業企業利用關稅減讓安排,聚焦首年零稅率產品,鞏固重點產品出口優勢。積極開展原產地規則培訓,指導企業數字化辦理RCEP自貿區原產地證書,支持企業自行開具原產地聲明。
五大萬億級產業是“脊梁”
從貿易產業看,我省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構成了與RCEP地區貿易的產業“脊梁”。2021年,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與RCEP實現進出口1018億元,占比近三分之二。以“光芯屏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進出口587億元,占我省與RCEP地區貿易總額三成以上。五大支柱產業以外的主要貿易領域是大宗商品,進口達106億元。
“20條”提出加快培育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國際化產業集群。引導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在現有投資項目基礎上增建動力電池制造項目,打造動力電池產業與出口中心。
推動產貿融合。為推進產業與貿易融合發展,將重大產業項目切實轉化為貿易增量,《若干措施》立足“51020”現代產業集群,對五大支柱產業如何利用現有產業優勢和合作項目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5條措施,并結合各地重點項目針對性提出舉措。例如,武漢、襄陽、宜昌等地正在建設中創新航、比亞迪、寧德邦普等多個重大新能源汽車項目,《若干措施》要求項目所在地采取有效措施,抓緊總部爭取,提前確保項目進出口業務在本地落戶。
實施“一國一策”國際市場開拓行動,重點促進光通信、半導體基礎元件、化工新材料、農產品、紡織服裝、醫療用品等優勢產業精準開拓RCEP市場。建立健全RCEP運用法律服務機制,強化預測和預警,幫助企業積極應對RCEP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及商事糾紛。
用制度開放助力打造內陸“新沿海”
《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拓展面向RCEP國際物流通道,穩固武漢至日本關西及韓國釜山近洋集裝箱直達航線,開通黃石至日韓近洋直航航線,探索至東盟國家新航線。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落實RCEP成員國原產易腐貨物和快運貨物“6小時通關”便利措施及與RCEP成員國AEO國際互認成果。在湖北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省商務廳RCEP綜合服務平臺,發布稅率查詢、原產地證辦理、金融服務等功能,通過“單一窗口”幫助企業選擇“最優稅率”。開展“RCEP+E”電商拓展專項行動,支持企業進駐RCEP成員國主流跨境電商平臺。
聚焦制度開放。除了用好關稅減讓承諾和市場開放承諾擴大貿易與投資外,《若干措施》還提出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跨部門聯動應對機制,實施RCEP國際化標準聯通行動,參與國際標準合作,引導重點行業對接RCEP成員市場準入等標準。此外,在如何對接和用好原產地區域累計規則、快速通關措施、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等制度性改革和開放方面均提出工作舉措,著力通過制度開放助力打造高水平內陸“新沿海”。
- 4-14· 高鐵賦能“旅游金三角” 書寫發展“新篇章”
- 3-24· 2025年京津冀首趟銀發旅游列車啟程
- 3-3· 2025年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5.13億人次 貨物4.15億噸
- 3-3·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 2-24· 2025年穩外資工作怎么干?四部門回應關切
- 2-24· 2024年中國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完成1937億件
- 2-17· 2025年1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9億元 同比增長3.7%
- 2-10· 2025年春運全國鐵路發送旅客超3億人次
- 2-3· 山西:2024年度省級中小企業園名單出爐
- 2-3· 2024年,山西交出亮眼“創新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