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挺進”大別山 紅色老區煥新機
大別山地處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這里山體結構復雜,植被多樣,既有層巒聳翠的雄壯之姿,亦有枝繁葉茂的美麗景致。75年前,晉冀魯豫野戰軍部隊千里躍進大別山,帶來了解放戰爭轉折點。
如此風景秀麗、風光無限的革命老區,其發展卻一直受落后的交通環境所制約。近日,湖北黃岡到黃梅的高鐵正式開通運用,復興號“挺進”大別山,打通互聯互通的交通動脈,為老區發展注入生機。
擴充鋼鐵動脈,老區加入全新“朋友圈”。黃黃高鐵是京廣、京九等“八縱八橫”干線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打通了武漢向南、向東的交通線,從黃梅到武漢乘高鐵最快僅需1小時28分鐘,多個縣市進入“高鐵時代”,老區進一步跨入了武漢及長三角乃至珠三角“朋友圈”。黃黃高鐵的開通,進一步擴大了鐵路版圖,充盈了高鐵動脈,讓高鐵紅利輻射更廣、更遠。便利的交通讓老區能更好的實現互聯互通,全新的“朋友圈”也為老區帶來更多商機與發展。
暢通發展新通道,老區煥發新生機。所謂“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紅利”更不容小覷。黃黃高鐵的開通打破了交通的制約,也把許多尋求合作與發展的聲音傳進了老區。黃岡的高科技新興產業、黃梅的水晶企業、蘄春的艾草公司等,都借著“高鐵”的東風,節省了運輸與時間成本,擴充了產業鏈,實現新發展。而黃黃高鐵沿線東坡赤壁、李時珍故里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則憑借高鐵,走到了旅客“眼前”,當地旅游機構適時推出精品旅游線,加之高鐵的“能量”加持,極大的推動了當地旅游產業及相關第三產業發展,為屬地及周邊多種產業發展注入強心針,讓老區煥發新生機。
“鐵軍”挺進革命老區,惠民助民顯擔當。黃黃高鐵建設過程中,鐵路部門采用了先進的科技手段,進一步提高了高鐵運用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高鐵的開通,結束了當地居民以往長時間、多次中轉的乘車現狀,進一步壓縮了時空距離,降低時間成本,為人們的日常出行與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每一條高鐵的開通,都凝聚著鐵路職工的汗水與心血,寄予了鐵路部門為人民提供美好出行體驗的愿景,更彰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責任與擔當。
75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大別山,一舉扭轉戰局;如今,復興號乘風而來,為老區帶來互聯互通的喜悅,帶來合作共贏的渠道,帶來了發展致富的福音。挺進大別山的高鐵,為革命老區帶來了新轉機、新發展,讓老區煥“新機”。(黃笑蕊)
- 5-6· 高鐵線上的“探路先鋒”
- 4-28· 高鐵寵物托運是人性化服務的新跨越
- 4-28· 高鐵托運萌寵 旅途更添溫情
- 4-21· 高鐵與萌寵齊飛,創新與進步同頻
- 4-21· 高鐵票制革新:以“智慧杠桿”撬動民生紅利
- 4-21· 別讓高鐵“萌寵出行”中的溫情漸涼
- 4-21· “寵物坐高鐵”,鐵路部門以創新暖人心
- 4-21· 高鐵載 “萌寵”,溫暖 “雙向奔赴”
- 4-21· 高鐵寵運:溫暖旅程,共筑友好社會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