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布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 胡媛媛 通訊員/粵市監)3月31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麥教猛對《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麥教猛指出,《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抓住“雙區”、兩個合作區重大歷史機遇,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到2025年實現“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顯著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全面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持續增強,知識產權服務更加優化,知識產權人文環境更有活力,知識產權區域和國際合作更加深入,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系統基本形成”等七個目標,部署了五方面重點任務,設置20個專欄,14項主要指標。
與“十三五”相比,《規劃》更加突出廣東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更加突出質量和價值導向,更加突出融入產業創新發展,更加突出灣區特色和開放合作。
突出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規劃》樹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從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協同保護、海外保護等5個方面重點推進,明確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專業市場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商業秘密保護、地理標志保護、維權援助“一張網”、國際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海外侵權責任險推廣等7大任務,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新格局,著力建設支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到2025年,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調解辦案量超3000件/年,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達85%,知識產權社會滿意度持續提升。
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支撐創新驅動發展
《規劃》將引導全社會創新主體培育布局高質量知識產權,從突出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導向、加強高價值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推動知識產權與標準深度融合等3個方面重點推進,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高價值商標品牌培育、版權創新發展、標準必要專利發展等,著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高質量創造機制,持續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
明確到2025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件,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新增8萬件,商標品牌發展指數達90分。
強化知識產權高效益運用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規劃》明確全力打造“知產融合”創新生態,從完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運用機制、提升轉移轉化運用效益、推動知識產權融入產業創新發展等3個方面重點推進,明確推進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園區協同運營體系建設、專利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知識產權金融等3個專欄,著力建設激勵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機制,服務全省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助力重點產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明確到2025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新增2500億元、項目新增5000項,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1100億元,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9%,版權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9.2%,地理標志產品交易額新增1510億元。
構建便民利企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規劃》明確從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服務業高水平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文環境建設等4個方面重點推進,加強知識產權“一站式”集成服務、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港等任務,著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創新資源高效率配置、高效益運用,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
明確到2025年,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站訪問量達50萬人次/年,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節點、網點數量達40家,廣東發明專利申請代理授權率達60%。
統籌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和國際合作助力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規劃》堅持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和雙循環發展大局,從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合作、強化兩個合作區和“雙城聯動”、推進國際合作等3個方面重點推進,力爭將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升級為國家級展會暨中國(國際)地理標志產品交易博覽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示范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高地建設,特別是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新一輪綜合改革試驗,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構建知識產權生態體系,帶動全省知識產權改革創新,服務廣東開放型經濟發展。
- 12-23· 上海浦東發布外籍人才便利化專項政策
- 12-2· 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 11-21· 廣東郁南黃皮何以成為水果“新晉頂流”
- 11-21· 三部門發布通知 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范圍
- 10-24· 四川發布設備更新改造地方標準
- 10-21· 廣東圍繞全過程創新鏈發力
- 10-14· 山西發布省級銀發人才庫管理使用辦法
- 10-14· 廣東“燈塔”火種跨地域遠播
- 10-14· 廣東用電量繼續領跑全國
- 10-10· 廣東云浮:“年輕后生”打造產業創新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