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春耕“先手棋”,秋來浸透“豐收香”
人勤春來早,百事農來先。時至驚蟄,春耕備耕工作全面開展。根據預測,2022年全國春播面積將達到9.4億畝左右。為打好農業生產“第一仗”,國家各部門積極行動、分區分類、精準施策,確保春耕工作順利開展,為我國全年糧食大豐收打好基礎。
把好農資質量關,讓中國人吃好中國糧。食為政首,糧安天下,作為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就是底線。隨著春耕備耕的陸續開展,各地有關部門相繼開展撂荒地專項整治活動,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耕地得到保障,各種銷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也得到鏟除。各地工商部門深入到農資生產銷售一線,對農民“家門口”的農資逐一篩查,確保農戶用上優質、高效、放心的農資,為農民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謀定而先動,下好春耕生產“先手棋”。春耕開始前,中央提前布局,對去年受秋汛影響大的省份出臺夏糧小麥促壯穩產補助政策,農業農村部也將整合高產創建社會化服務資金,重點支持夏糧生產。多地地方政府組織當地施工部門,冬修渠道,春保灌溉,解決農民春耕水源遠、灌溉難的實際問題;中國農業銀行設立約1500億元春耕專項貸款,為農戶開辟春耕資金“綠色通道”,助力中小規模種植順利開展。
織密交通運輸網,護航農資運輸路。為保證春耕前土地育肥工作,各部門強強聯合,解決農戶春耕備耕后顧之憂。鐵路部門提前與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供應單位對接,發揮鐵路運輸優勢,對春耕物資采取先配車、先取送、先編組、先開行措施,提供充足運輸保障。公路部門加大對村鎮公路維護保養力度,打通農資運輸“最后一公里”。陸上農資運輸一片繁忙,海上農資貨輪也是熙熙攘攘。云南作為我國磷肥生產大省,為滿足北方地區激增的肥料需求,開通春耕農資“南肥北運”的“綠色通道”,通過鐵海聯運方式,與沿海鐵路防城港車站、廠家、碼頭建立互動機制,增設農資班列,壓縮列車編組環節,大大提升運輸效率。將農資送穩送快,農民農時趕得上,春耕備耕如期有序進行才能得到堅實保障。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春耕備耕更高效。今年春耕,多地繼續推進和探索科技助農的新模式、新方法,讓科技成為春耕備耕加速器。在山東臨沂市,兩臺搭載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無人駕駛拖拉機走進田間地頭,將原本一天的耕作作業縮短至一小時左右。而在安徽省亳州市,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和無人機為小麥種植帶來了新的生機。科技助農不僅有高精尖的設備機械,也同樣有著濃濃的“人情味”,甘肅、河南多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農戶家,對農戶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指導農戶適時開展田間管理,一對一為當地農戶提供春耕技術支持。縱覽春耕備耕,農業與科技正在深度融合。
細雨輕風萬物滋,田園春色正應時。春耕生產開好局,全年糧食產量才有保障,農戶“錢袋子”才能鼓起來,人民飯碗才能裝滿中國糧。食為政首,谷為民命,奏響奏亮春耕進行曲,待到金桂飄香時,神州大地上,必然浸透豐收的中國味道。(宋佳琦)
- 4-28· 下好鐵路貨運“一盤棋”,助力經濟“加速跑”
- 3-17· 海上“春耕”熱,不誤好農時
- 3-3· 鐵路為春耕備耕來場“及時雨”
- 12-12· 福建:下好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棋”
- 6-17· 昆明:下好三個“一盤棋”,打造發展新高地
- 3-18· 春耕備耕正當時 糧食生產起步穩
- 2-26· 春耕圖景里的鐵路為民情懷
- 2-21· 春耕備耕扎實推進 糧食穩產底氣更足
- 1-12· 答好春運答卷需以人為本
- 1-20· 國家春耕肥儲備3-5月投放市場 今年新增夏管肥臨時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