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上海奉賢全力繪就未來發展新藍圖
“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是沖刺”。地處上海南部的上海市奉賢區,在“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精神帶動和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亮眼成績!督洕鷧⒖紙蟆酚浾攉@悉,2021年奉賢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區級財政收入增長36.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奉賢區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將奮力實現“五個翻一番”:地方財政收入翻一番,達到400億元;市場主體總量翻一番,達到100萬家;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達到4000億元;社會事業投入翻一番,達到340億元;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達到2400億元,高質量發展不斷超越,高品質生活全面提升,高效能治理持續優化,創造新時代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指出,要實現“五個翻一番”目標,我們就需要以歸零的心態,重整行裝再出發,錨定目標再超越,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能等、馬上干,力戒“機遇敲門、無從下手,困難擋路、束手無策,遇見新銳、左顧右盼,沖鋒號響、瑟瑟發抖”等現象,比開放水平、比改革力度、比追光質量、破“躺平”“內卷”,實現同等條件下多者勝、勇者勝、智者勝。面臨新的發展形勢,誰先搶得先機,下好先手棋,誰就能擁有發展主動權,贏得發展高地。要對標最高最好,全力用好國家戰略、上海優勢、奉賢特色,抓民生類投促型融資發債份額,抓國家級市級轉移大項目落地,抓基礎性功能性項目超前實施,抓新賽道新動能開創領先布局,抓專特新小巨人上新上規上市,實現“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5%”的目標,為今后五年奮力實現“五個翻一番”開好局、起好步。
超預期 經濟高質量發展
精準發力,護航奉賢經濟大盤平穩前行。奉賢區2021年1-12月財政“成績單”出爐,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動力和發展韌勁:1-12月份,財政總收入完成670.82億元,增長36.59%。其中,區級財政收入完成220.80億元,增長36.64%,區級財政收入增幅排名全市第一,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剛剛過去的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并好于預期,實現了‘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1月10日,在上海市奉賢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奉賢區人民政府區長袁泉在作區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
記者獲悉,2021年奉賢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80億元,增長10%,其中工業投資130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300億元,增長18%,增速排名郊區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65億元,增長9%。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源自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和全區上下共同努力,奉賢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打好穿透力政策支持引導、直達式減負增效、“媽媽式”輔導培育、“早餐圓桌對話賢商”傾聽企業心聲等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推動企業認識新賽道、搶占新賽道、跑贏新賽道,以高質量發展的硬指標詮釋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做大經濟“蛋糕”,就要不斷激發企業活力。2021年,奉賢區實施“財力下沉”“以息促投”等穿透式措施,落實區對鎮轉移性支出113.81億元支持各鎮開發區建設。通過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支持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兌現“三個一百”企業研發費用補貼等扶持資金1.39億元,助力擦亮“東方美谷”“未來空間”“數字江海”等產業名片。
既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2021年,奉賢區全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119.66億元為民生買單,占區本級支出71.14%,將更多的力氣用在解決市民關切上。在新城建設、鄉村振興、賢美文化品牌上加大投入的同時,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重殘無業、特困人員、綜合幫扶等社會救助政策,對居民投!皽荼!苯o予財政補貼。落實老年綜合津貼、生活驛站以獎代補等經費,推動“青春里”、助餐場所等為老服務設施建設,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供給等,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和初中強校等工程,支持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
事實上,五年來,奉賢經濟能級全面躍升。地區生產總值從872億元增加到1300億元,年均增長8.3%。財政總收入達到670.8億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達到220.8億元,年均增長16%,實現五年翻番,總量排名從全市第13位提升至第8位。
記者了解到,五年來,奉賢全面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動能加快培育,創新資源要素不斷匯聚,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我們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復旦復華成為首家區屬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區屬國企實現營業收入185.2億元,凈資產達到432.2億元,五年增長59.4%。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活力迸發,凈增市場主體32.8萬戶,總量達到56萬戶,躍居全市首位。外資外貿持續向好,五年實到外資14.3億美元,外貿出口規模達到600億元,創歷史新高。”袁泉在作區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
2022年是奉賢區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就2022年主要任務,袁泉透露,綜合各方面因素,圍繞實現“五個翻一番”目標,按照分步實施的原則,今年奉賢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城鎮居民。
齊聚力 新城建設全面發力
1月6日,2022年上!拔鍌新城”首批重大項目在嘉定新城舉行集中開工(簽約)儀式,以視頻連線方式,與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賢新城、南匯新城四個分會場共同啟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宣布2022年上海五個新城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啟動。
據悉,此次集中開工(簽約)中,涉及奉賢新城的開工項目共有9個,總投資額89.34億元;涉及簽約項目共有12個,投資金額共計53.8億元。隨著這些項目的落地生根,將加速推動奉賢新城全面崛起。
如今上海之魚“城市客廳”形象凸顯,成為市民休閑打卡地,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博物館、規劃館等一批現代化場館陸續投入運營,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同時,東方美谷論壇酒店、傳悅坊、老年大學等一批功能性項目相繼落成,國婦嬰奉賢院區基本建成,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開工建設。
交通方面,奉賢區全力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S3、G228、奉浦東橋等開工建設,閔浦三橋、金海公路、浦衛公路、望園路森林大道、S4南橋出口綜合立交等建成通車,全市首條BRT奉浦快線、南團快線開通運行,百姓出行更為便捷。
同時,根據先前發布的《奉賢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十四五”末奉賢新城建設發展藍圖是:立足“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定位,打造成為環杭州灣發展廊道上具有鮮明產業特色和獨特生態稟賦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形成創新之城、公園之城、數字之城、消費之城、文化創意之都的“四城一都”基本框架。
據了解,作為百萬人口的獨立綜合性節點城市,奉賢新城將打造獨立的產業生態圈,探索“商務+居住”新模式,在產城融合中實現職住平衡,工作生活“零通勤”“零切換”。莊木弟介紹,奉賢新城將致力于解決城市病,用未來技術倒逼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車、聰明路、未來城,讓未來城市的場景隨處可見,成為獨樹一幟的突破口、試點區和新樣式。
新城興,則奉賢興。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區委書記莊木弟,區委副書記、區長袁泉首站調研錨定“新城建設”這項重大戰略任務,聽取2022年奉賢新城規劃建設情況匯報,實地抓推進抓落實。莊木弟指出,新城發力、力大無邊、機遇井噴。新的一年,要把新城建設作為關鍵發力點,找準新城之“新”,堅持人民性,瞄準“高大上”,踐行最現代的理念,運用最前沿的技術,實施“搶逼圍”,以項目為抓手、以規劃為服務,注重市場化運作,一體化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服務業發展,發展最先進的產業,打造最宜居的環境,打造更高質量、更大格局、引領潮流的未來之城,建設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讓人民群眾有工作、有尊嚴,有滋味、有夢想。
記者了解到,2022年,奉賢將聚焦“十字水街、東方美谷大道、望園路城市中心、三官堂中小企業活力區、西廂、商務辦公區、數字江海、環城東路商圈、九棵樹未來眾創空間、亞洲婦兒醫學中心”十大重點區域,積極研究問題、排定計劃、推進落地,加快建設低碳、韌性、智慧、宜居的人民城市。
今后五年,奉賢區將全力提升城市能級,保持新城建設繼續走在前列。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要求,以新江南文化獨特魅力為突破口,注重新江南特色、新江南標識、新江南內涵,打造集水岸經濟、水岸文化、水上交通于一體的濱水空間,建設“水上摩天大樓”,成為新江南城鄉空間策源地、生活生產弄潮地、生態肌理重塑地、精品力作打卡地、文化創新魅力區,既有《富春山居圖》的詩意,又有《清明上河圖》的繁華。
提能級 打造特色產業高地
奉賢,素有“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的美譽,東方美谷在這里誕生。當前,“東方美谷”不僅是產業的品牌,也成為一個城市的品牌,品牌價值達到287億元,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擁有各類終端品品牌已達3000多個。
為進一步打響東方美谷品牌,奉賢區將堅持用美麗定義可持續發展,注重強鏈延鏈補鏈,專業專注做強東方美谷產業生態圈,聚焦項目落地,力爭市場主體一年再增10萬戶(從56萬戶增加到66萬戶);積極實施淘金工程,到公海里抓魚、在五型經濟中淘金,淘出5000家頭部頸部腰部小巨人企業,推動上新、上規、上市“三上”工程建設(即推動科技企業上新賽道、中小企業上規模、優質企業上市);用東方美谷4000個品牌優勢,買全球、賣全球,終端帶動消費,打造化妝品消費城市示范區,創造新傳奇新高峰。
隨著“東方美谷”的成長壯大,中醫藥產業更成為奉賢區打造具有領先優勢的產業細分領域之一,主要在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制造、中醫藥大健康產品等領域的研發生產環節布局,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目前,奉賢區共有393家中醫藥企業,占全市的11.2%。全區規模以上中醫藥產值超過40億元,體量居全市前列。其中,和黃藥業、凱寶藥業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雷允上藥業、珍寶島藥業、和黃藥業、凱寶藥業進入2019年度中華民族醫藥百強品牌企業榜單。在注冊資本達1億元以上的制造類企業中,奉賢區擁有四家,約占全市同類企業的1/3。
另外,奉賢區還加快“未來空間”發展,集聚智能網聯汽車全周期產業鏈。抓牢數字經濟風口,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面實施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建設一批元宇宙、區塊鏈等數字虛擬現實新場景,做大做強“數字江!碑a業集群,建成上海首個城市力全滲透的數字化國際產業城區,實現有限資源數字化提升、無限發展,無限資源網絡化鏈接、無限發展。
近日,由奉賢區人民政府與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共同打造的南上海數字出版傳媒產業園正式在奉揭牌。這個以數字出版、文化裝備、版權交易、廣告傳媒、科技轉化與創新創業為主要內容的產業基地建成后,將吸引百家優質數字出版行業企業入駐,建設成數字出版產業集聚高地、示范應用高地、領軍人才高地,形成數字出版傳媒領域生態體系。
近日,莊木弟在五屆區委二次全會上表示,實現“五個翻一番”目標,招商引資(引智)是關鍵。要抓牢招商引資發展“牛鼻子”,以“招商引資4個1”為抓手,即走出去招商1000場、請進來招商1000場、鎖定項目和團隊1000個、出讓土地10000畝,聚焦“發光”“發熱”、可成長、可持續的項目,以大招商促進大發展,以大發展促進大調整,以大調整促進大飛躍,真正開辟出奉賢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新領域。
“未來奉賢將著力提升發展能級,打造特色產業新高地。聚焦實體經濟,加大招商引資、招商引智力度,加快動能轉換,推動園區向城區轉型。”袁泉在1月10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
強治理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奉賢營商環境日益改善。據悉,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奉賢落實“十個一切”要求,取消調整審批事項118項。“一網通辦”改革成效持續顯現,年辦件量超440萬件,全程網辦比率達到86.8%。推出“早餐圓桌會”機制,打造“線上直通車、駐企店小二”服務平臺,實行“無科層”審批,開創產業項目落地“六證齊發”。復制推廣“一業一證”改革經驗,實現“一證準營”、跨地區互認通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稅超150億元。2021年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顯示,在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方面,奉賢區均位居全市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最后一天,奉賢發布高水平建設人才高地行動方案,構建全要素全鏈條的人才服務體系,形成“以人才鏈促進創新鏈、以創新鏈服務產業鏈、以產業鏈集聚人才鏈”的閉環生態圈,打響國家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品牌。
按照行動方案,此次,奉賢明確將在“融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上做文章,即在“全球選人”基礎上,發揮自身中小企業多、區位優勢好、發展空間足、新城發力強的優勢,建設一批特色科技創業園,打造一個“總有一款適合你”的人才及科創政策超市,建成一座集政策培訓、人才教育、技術交易等為一體的科創大廈,搭建一批國家級平臺,形成一批區內區外、市內市外、國內國外的技術聯系點,疊加乘數效應,形成聚合優勢,穩住基本人力、基本流量、基本企業三個“基本盤”,打造人才松散型、產業緊密型、科創戰略型發展新范式,更好地推動“科創企業上賽道、中小企業上規模、優質企業上市”,助力奉賢搶到“新賽道”,擁有“新功能”,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用。
奉賢在黨員發展、人才培養、人才激勵方面提供“繡花針”式的精準服務,聚焦企業痛點,為企業留住人才,增強企業“軟實力”。同時,在惠企政策制定和供給方面為企業提供“駐企店小二”服務,以租金補貼、財政支持、平臺獎勵等方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助推企業長遠發展。
奉賢以更加溫暖的服務,打造人才與企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強化政策帶動,落實新城人才新政,全面梳理“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建議名單”“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重點扶持用人單位名單”“重點科技創新職業清單”,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奉賢;實施“四葉草”工程,打造人力資源集聚平臺、公共服務配套平臺、生態人文轉化平臺、優質物業供給平臺;提供“媽媽式”服務,引進管理咨詢、獵頭公司、創業投資等服務機構,打造南上海國際人才綜合服務港。
對此,莊木弟表示,奉賢將聚焦項目、平臺、資金、政策,量身定制一批管用有效、具有穿透力的政策,做到“人設天花板”一律拆除,“短板制造者”一律調整,束縛例外發展的瓶頸一律突破,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集聚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集聚一批極具個性的創新產業,打造個性化、國際化、高水平人力資源集聚的高地,建設令人向往、包容開放、寬容失敗、強化例外、脫穎而出的高水平科技小巨人發展沃土。
- 4-28· 下好鐵路貨運“一盤棋”,助力經濟“加速跑”
- 12-12· 福建:下好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棋”
- 6-17· 昆明:下好三個“一盤棋”,打造發展新高地
- 3-21· 下好春耕“先手棋”,秋來浸透“豐收香”
- 6-29· 奮力當好“先行官” 以一流海事服務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 5-16· 連云港搶下一帶一路先手棋: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