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餐飲小店的四張“年度賬單”
本報記者白田田
2021年末,我國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5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突破1億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對個體工商戶等的支持力度。
餐飲小店是個體工商戶的代表,是體現一座城市煙火氣的地方。在網紅城市長沙,餐飲小店經歷過網紅經濟的炙熱,也感受到疫情影響下的寒涼。春節(jié)將至,梳理他們的年度賬單,背后有艱難和辛酸,也有堅韌和信心。
經營賬單:期盼“扛”過去后元氣滿滿
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的東瓜山,低矮的民房“擠”出一條僅有100多米長、一車多寬的小巷。這里是長沙的網紅美食地標,也是消費經濟和個體工商戶發(fā)展的“風向標”。
白天,巷子沿線的餐飲小店大多店門緊閉。傍晚時分,爐火點燃,霓虹燈招牌閃爍,食物經過油烹火烤后,散發(fā)出濃濃的香味。三三兩兩的食客從巷口進入,夜生活開始了。
東瓜山核心區(qū)域的“Y”字路口,“文哥牛肉串”燒烤店占據著有利位置。這是東瓜山最早的一批夜宵商戶,經營已有20個年頭。
快過年了,“文哥牛肉串”燒烤店老板文哥計算著自己的經營賬單:“兩口子經營這個店,除去人工、房租等各種成本,一年到頭賺了近10萬元。”
燒烤店的矮方桌下生著一盆炭火,文哥用火鉗給火盆里添加了兩塊燒得通紅的木炭,接著說:“這兩年在疫情影響下,我們這里很多店子都在‘扛’。”
東瓜山聚集了60多家小門店,經營著燒烤、熱鹵、奶茶等特色小吃。過去一年,文哥努力維持著經營賬單的收支平衡。
文哥說,日銷售額6000元是他的盈虧平衡線,疫情前最多可超過1萬元,現在即使到了周末也只有五六千元。
客流量減少,是收入降低的直接原因。東瓜山的繁華,離不開長沙網紅經濟的興起,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受疫情多點散發(fā)的影響,東瓜山的人氣一直沒有完全恢復。
與此同時,客單量也在縮水。一家餐飲小店老板說,原來受歡迎的海鮮火鍋現在賣不動了,經濟實惠的品類更容易成交。
在支出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漲不少。比如,一箱20斤的進口干魷魚,比以前貴了40多元。文哥不得不調整價格,每手小串上漲0.5元,每根大串上漲1元。
由于收入減少,很多小店只好壓減人工成本。“文哥牛肉串”燒烤店原來需要17個員工,現在輪流給6個人“放長假”,發(fā)放基本工資。
為了幫助小店走出困境,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想了不少法子。近幾個月,東瓜山所在的裕南街街道多次組織“網紅直播”,集中推薦特色美食,帶動線上、線下消費。
裕南街社區(qū)黨委副書記李偉說,社區(qū)和商戶建立了工作對接群,促進“一店一特色”,引導大家聯動銷售、抱團取暖,平穩(wěn)地邁過年關。
文哥說:“‘扛’過疫情,我們小店就能元氣滿滿。”
銀行賬單:期盼多些金融支持
長沙“五一商圈”里的黃興南路步行街,被稱為“三湘第一街”。步行街上的太傅殿小吃城有30個美食檔口,商戶來自湖南省內以及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很多是“夫妻檔”。
大帥是多個檔口的老板,主要經營炒飯和韓餐。一年前,他給記者展示的銀行賬單,讓人頗為吃驚:每個月有16個還款日,信用卡、網貸、抵押貸款、信用貸款等幾乎全部囊括。
“一個月連本帶利要還5萬多元,稍有不慎,資金鏈就難以運轉。”當時,看著賬單里有這么多還款日,大帥滿臉愁容。
事實上,面臨資金困難的小店不是個例。記者采訪的一些小吃城商戶說,租金要用現金、支付寶、微信等各交一點,才能湊齊。
“喏,這是我家的信用卡。”說起資金問題,同樣在“五一商圈”從事餐飲業(yè)的劉姐拿出一個鼓鼓的卡包,里面是一家人辦的數張卡,還夾著一張折疊的紙條,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每張信用卡的額度、還款日。
劉姐說,信用卡的錢用于經營,新增的營業(yè)收入再用來還信用卡,如此循環(huán)。每天早上起來和晚上忙完工作,她都要打開手機,查看微信、短信和App的賬單信息。
太傅殿小吃城總經理陳艷艷說,小店老板大多長期誠信經營,只是暫時遇到困難,最期盼的就是金融支持政策,比如放寬貸款條件,或者提供一些低息、免息貸款。
對于大帥來說,這個年關他可以松口氣了。2021年11月,他從建設銀行獲得100萬元的普惠金融貸款。從申請貸款到資金到賬,只用了不到20天時間。
這筆貸款的利率有優(yōu)惠,每個月只需還3000多元,資金壓力減輕了很多。大帥趕緊還掉網貸、信用卡等其他借款,手頭的“活錢”還能用于擴店。
“手機不再老是收到還款通知,信用卡也不用透支了。”大帥說,普惠金融政策解了燃眉之急,對于他們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很有作用。
新的一年,大帥可以輕裝上陣了。
生活賬單:期盼家庭支出計劃不落空
一年時間不見,48歲的劉姐額頭上冒出了幾縷白發(fā)。翻開這一年的家庭生活賬單,劉姐的日子顯得有些拮據。
劉姐有兩個兒子,大的在深圳讀研究生,小的在長沙讀大專。2021年下學期,小兒子要交6000多元的學雜費,劉姐想辦法湊錢才交上。
翻新老家房子原本是賬單里的“預算內支出”。劉姐說,她想著讓父母在老家住得舒服點,但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錢,這項支出在2021年只能落空了。
最大的“預算外支出”是購買小汽車。劉姐的老家在湘北農村,離長沙有3個小時車程。去年,老家的婆婆突然生病,劉姐只好臨時找別人借了一臺車,和老公急忙趕回去。
經過這件事,老公跟她商量:“還是買臺車吧,父母有個三病兩痛的,也方便些。”劉姐咬了咬牙,最后下決心買了一臺10萬出頭的小轎車,首付6萬元。
對于自己,劉姐盡量縮衣節(jié)食。指著袖口有些磨損的黑色羽絨服,劉姐說:“身上穿的這件是滿崽(湖南話,指小兒子)的,牛仔褲也是兩年前買的。”
“小餐飲是‘累行’‘勤行’,拼的是能不能吃苦。”陳艷艷說,小店老板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夾在中間非常不容易,往往是過緊日子。
臨近過年,劉姐的店子生意還不錯,每天都有盈余,再加上申請了一筆消費備用金,春節(jié)期間的開支不成問題,“希望新年新氣象,日子更寬裕些。”
人生賬單:摔倒了就爬起來往前沖
小店經濟,人生百態(tài)。疫情改變著每一個人,小店老板們也盤算著各自的“人生賬單”。
文哥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加穩(wěn)健。如今,餐飲行業(yè)競爭激烈,從業(yè)20年的文哥面臨新挑戰(zhàn)。一些中高端餐飲門店為了引流,甚至在短視頻平臺上推出4折套餐。東瓜山這種以小店為主的地方,競爭更加激烈,僅燒烤店就有長沙、岳陽、湘西等不同“門派”。
“文哥牛肉串”斜對面的一家燒烤店,創(chuàng)始人是3位“80后”。他們之前經常來文哥的店里吃燒烤,后來創(chuàng)業(yè)開店,兩年前將分店開到了城市中心地段。
“現在的年輕人很厲害,經營管理能力遠遠超過我了。”文哥說,自己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堅持做下去。
大帥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更多變化。
總是穿著修身西服套裝的大帥未曾想到,為了節(jié)省人工,當老板的他也得擼起袖子切菜、端盤、洗碗。2021年,他還學習了炒菜、燒烤等許多新技能。
已有兩個春節(jié)沒有回老家,大帥今年仍然準備在長沙過年。大年二十九、正月初一休息兩天,正月初二開張迎客,他希望新年有個“開門紅”。
展望新的一年,大帥準備轉變經營策略。城市中心商圈的租金高,客流量受疫情影響大,他計劃到遠離“網紅地標”的社區(qū)開新店,并且進一步推廣自己創(chuàng)立的韓餐品牌。
劉姐的人生賬單,有望苦盡甘來。
1994年,劉姐從老家來到長沙打拼,最難的時候在馬王堆農產品市場撿過爛菜葉。靠著勤勞的雙手,她開便利店、火鍋店,在長沙扎下根、買了房。
劉姐說,這些年走了不少彎路,原來容易掉眼淚,現在堅強多了。兩個兒子也很懂事,她感到很欣慰。
劉姐總是跟孩子們說,再怎么困難,也不能可憐巴巴,不要垂頭喪氣,“摔倒了就爬起來往前沖”。
不久前,即將研究生畢業(yè)的大兒子打來電話。他告訴媽媽,自己已經和深圳一家企業(yè)簽了合同,一年有二三十萬元收入。電話那頭,孩子說:“媽媽,等我上班,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 3-17· 點燃餐飲熱情 消費券助力上海“春日經濟”升溫
- 11-18· 長沙明確:商品住房取得不動產權證可上市交易
- 7-18· 假日餐飲增長快,個性體驗成趨勢
- 4-22· 長沙:“以舊換新”買新房可享首套房利率優(yōu)惠
- 11-13· 湖南長沙:如何用搬家的沃土再造一片良田
- 9-18· 長沙:“網紅”城市的流量“密碼”
- 8-14· 湖南長沙:落實減稅政策讓經營主體增了信心
- 8-10· 湖南長沙:讓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無縫
- 6-5· 動車餐飲銷售火熱
- 5-25· 湖南長沙:抓好商圈提質升級 改善消費體驗、促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