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46項制度創新成果 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成績單
1月11日下午,記者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21年,示范區共形成46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推進65個亮點項目。
緊盯一體化發展共性難點問題,示范區去年推出的46項制度創新成果頗具含金量。例如,建立國內首個具備在線填報、信息交互等功能的跨區域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投資項目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跨區通賠,探索建立綠色保險共保體承保模式。此外,示范區第一年32項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推進落地。比如,“醫保卡一卡通2.0版”將住院結算納入異地就醫免備案范疇,截至2021年11月底異地結算19784人次;示范區跨省公交線路新增至8條,截至2021年12月底,各線路跨省公交累計發送11.94萬班次、乘客176.11萬人次。
示范區經驗正在向全國重點區域復制推廣。執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10月示范區建設兩周年現場會后,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前海、江蘇寧鎮揚一體化區域、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地都到示范區調研學習。 (下轉第五版)
(緊接第一版)示范區不僅打造了一個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間”,也創造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經驗,對長三角全域乃至全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示范帶動作用。
2022年是示范區揭牌后的第三個完整建設年,更是深化攻堅年,示范區制度創新將再上一個新臺階。例如,今年將在前兩年制度創新“8+1”重點領域基礎上,新增碳達峰碳中和,形成“8+1+1”重點領域;編制實施水鄉客廳控制性詳細規劃,為高質量建設水鄉客廳提供重要依據,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在生態環保領域,推進飲用水源同步優化調整,實現三地聯合保護、一體管控和共同決策。現有的78項制度創新將深化落地、向更大范圍推廣,例如規劃建設導則、“金融十六條”、跨域“一網通辦”、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等。
今年,示范區將集中資源建好“一廳三片”,推進“一點一心”、三園、藍環等重大項目實質性開工建設。同時加快推進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蕩科創中心建設。此外,今年示范區將舉辦示范區三周年建設工作現場會、開發者大會等重大會議,并圍繞世界級湖區發展與保護、江南城鄉地域特色塑造等問題組織開展研究。
- 11-10· 完成40萬輛年度生產目標 浙產新能源汽車提前交卷
- 9-15· 形成四張網 湖北省屬國企專業化整合取得歷史性突破
- 7-12· AI成41萬億數字經濟新引擎
- 1-4· 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202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五
- 4-9· 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挺外貿
- 8-24· 246億高鐵即將開建!
- 3-11· 寧夏多式聯運 建設國際公鐵物流港 形成陸海聯動新格局
- 3-6· 中哈合作開辟中歐班列新通道,第二條通往歐洲鐵路大通道形成
- 1-16· 全國11個自貿區形成多領域、復合型綜合改革的態勢
- 1-16· “中國物流大腦”加速形成 400多萬卡車司機實現“一網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