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風、水輪轉”促“雙碳”目標落實
近年來,為了克服“風雨同期”等不利因素帶來的風電消納壓力,湖南采取多種“納風”措施促進風能充分利用。目前,湖南風電裝機容量不斷增長,以“風、水互補”更好助力國家“雙碳”戰略落實的局面正在形成。
湘南山區,天高云淡,起伏的群山連成綠色的海洋。記者在湖南省汝城縣采訪發現,山里人“靠山吃山”的門路,在旅游觀光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之外,新添了風力發電。
東崗嶺風力發電場經理譚茂和同事們,守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上維護總裝機5萬千瓦的25臺風力發電機。譚茂說,風電場前幾年剛建成時,當地有人還以為風力發電機是“為縣城通風、降溫的大電風扇”!艾F在大家對風電場已經習以為常。”譚茂說,東崗嶺風力發電場在風速每秒3米至22米的條件下都能發電,去年發電量達到9600多萬千瓦時。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在湖南發展風力發電,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湖南氣候有“風雨同期”特征,充沛雨水往往伴隨著大風,這個時候水電出力足,風力發電也出力足,相互之間存在沖突;風電資源比較集中的山區,局部地方還存在電力輸送通道狹窄、輸電負荷制約等瓶頸……
去年以來,湖南探索實施了很多“納風”措施。國網湖南電力公司發展部規劃處處長王燦林介紹,通過挖掘省內省外調峰資源、開展市場化交易、優化跨區跨省送電曲線、擴大清潔能源消納空間,湖南今年以來風電利用率同比提高3.65個百分點,風電并網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223萬千瓦;優先組織清潔能源參與市場交易,創新減棄擴需、“綠電”交易等新交易品種,增加了風電消納量;引導公用火電企業將調峰深度由40%的額定功率降至33%,累計減少“棄風”損失電量約2.7億千瓦時;此外,還建成投運湖南電網二期電池儲能示范工程,建設了一批風電送出補強工程,提升了風電消納能力。
多位風電業界人士告訴記者,湖南省風電上網電價較高、政策鼓勵措施較多,風電項目資本回報前景可期。此外,湖南自身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強,株洲、湘潭等地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關鍵核心大部件自主研發制造能力,風電產業體系具有核心競爭力。在此背景下,很多大型發電集團和一些煤電企業、風力發電裝備制造商等,都在湖南爭相建設風電項目。
站在東崗嶺風力發電場上舉目遠望,記者能看到遠山上其他風力發電場在運轉!澳切╋L電場海拔更高、風力資源條件更好、裝機容量更大!弊T茂介紹,東崗嶺等風力發電場,如今都是羅霄山區、南嶺山脈中各縣的納稅大戶,對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
譚茂所在的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已投產16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為83萬千瓦,今年上半年累計發電量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45%;另一家大型發電企業今年上半年在湖南省風電發電量3.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35%。
截至11月底,湖南在建風電項目有30個,裝機容量170萬千瓦;另外計劃建設的風電項目17個,裝機容量70萬千瓦。截至2021年11月底,湖南省風電裝機規模達750萬千瓦,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和利用率實現雙提升,風電累計發電量134.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21%。
- 11-24· “深圳平湖南—蘇州太倉港”班列順利首發
- 6-16· 湖南積極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糧食生產一線探行)
- 6-16· 湖南湘江新區——布局新興產業 創新優化服務
- 5-30· 湖南省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增至31家
- 5-19· 湖南151個省級重大項目集中簽約 投資總額達1048.7億元
- 5-16· 湖南科技廳出臺20條措施支持長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 4-21· 湖南道縣:用好紅色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 3-24· 湖南前2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進出口額增長31.2%
- 3-21· 湖南: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3-14· 湖南首創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