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辰:快遞新政應“新”在打好執行牌
6月1日起,一批經濟領域新規新舉正式施行。《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對寄收件服務提出更高的安全要求,快遞必須經過收遞員實物驗視,才能封裝寄出。
《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要求快遞企業對屬于禁止寄遞物品的快件,應堅持“即查即停”原則。另外,快遞寄件實行快遞單實名制。
這份《規范》作為強制性行業標準施行,意在規范行業市場、整治快遞業安全隱患。快遞驗視從一定程度上攔截了危險違禁物品的流通,打擊了違法項目的地下運輸;快遞單的實名制登記幫助減輕了快遞投寄管理負擔。這樣一份《規范》的頒布實施看上去滿是利好,但投入現實的過程中真能安常處順嗎?
首先從形式上來說,國家有先后出臺過《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不同文件予以實施,《規范》從內容上看,《規范》絕不是為了加強快遞市場管理而踏出的第一步。可當把大大小小的文件投入到實際實施的時候,成效卻遠不如制定者所想。就《辦法》而言,在頒布實施后的一周,快遞公司仍沿用舊制舊規,很多市民依然處于不知情的狀態。《辦法》雖規定在快遞企業分揀作業時不得采取暴力野蠻分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樣的現象仍屢見疊出。
再者從內容上看,《規范》采用的并不都是全新的條例辦法,其中一部分條例在以前的行業相關文件中就已經出現過。《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三十條曾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建立并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就現實情況看來,這一條例的貫徹情況并不理想。
若一味按照舊規的執行監管方式將《規范》頒布實施,恐怕這紙文件就成了空口白話,也變成了舊規中的一個了。
群眾作為快遞市場的主體,理應成為文件的知曉者。《規范》的施行首先要盡可能的保證群眾的廣泛知曉。只有這樣,條例內容的實施才能最大化地得到配合和貫徹。再者,《規范》的貫徹也應做到菩薩心腸、霹靂手段,服務于群眾的同時要堅決執行收寄規范,對快遞企業的行為實行多重監督制。結合過去文件的執行漏洞加以完善,從而建立起新規施行的安全網。
只有做到扎實執行,摒棄舊規的執行弱力度,新規才能切實向“新”邁進一步。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