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 未來可期
在歷史的滾滾年輪里,鐵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放眼鐵路百年巨變,“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絡的逐步成型,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優化,復興號奔馳在廣袤大地,中國鐵路網編制出一張張連接千萬家庭的時代巨網,正在影響并書寫著數以億計旅客美好出行的向往,“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
中國鐵路承載著跨越世紀的巨變。從1961年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到如今的蘭渝高鐵、西城高鐵,經歷了信息化技術的洗禮,列車制造技術經歷了從1958年國產第一臺電力機車到如今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制造”,中國鐵路實現了從落后、追趕到昂首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的精彩蝶變,不僅僅代表著我國交通運輸能力的逐步增強,更意味著中國鐵路已邁入交通強國的領先行列。
中國鐵路承載著扶貧開發的愿景。12月17日,“為什么不取消綠皮火車”登上熱搜,被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官方微博轉發。“綠皮車,給予了偏遠地區人民‘流動致富’的美好夢想”,詮釋了中國鐵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錚錚誓言。近年來,中國鐵路在促進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高鐵飛速行駛的時代,仍繼續開行公益性綠皮火車,站站停靠、票價低廉、允許旅客運送農副產品的綠皮火車成為偏遠山區人民走出大山的不二選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綠皮慢車一直都在行駛,中國鐵路脫貧攻堅的步伐也一直在前進。
中國鐵路承載著旅客出行的希望。近年來,“八橫八縱”高速鐵路主通道越織越密,為人民群眾打造了朝發夕至、安全舒適、經濟適用的出行新模式,極大的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加強與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應用,推動鐵路設施智能化升級,加強交通大數據共享應用,加快“出行即服務”智慧系統試點應用,加大多式聯運力度,打造綠色發展樣板,積極推進大宗貨運“公轉鐵”,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做到綠色低碳出行...越來越科技化和人性化的出行模式,讓旅客的生活方式因為火車變得更加便捷,更加溫暖。
中國高鐵跑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跑出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筆者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國鐵路翻開了新的篇章,必將繼續踐行著“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不斷砥礪前行,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員打造一張張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鐵路網。 (張曉麗)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旅客發送量累計超1億人次
- 5-6· 長三角鐵路客流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5月3日預計發送旅客390萬人次
- 5-6· “書香鐵路”現象觀察:當交通樞紐變身全民閱讀新場景
- 5-6· 中國鐵路北京局五一假期運輸首日發送旅客125.9萬人次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預計發送旅客1.44億人次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啟動 預計發送旅客1.44億人次
- 4-28· 國鐵沈陽局多措并舉保障春耕物資運輸
- 4-28· 鐵路安全“護苗”顯擔當
- 4-28· 國鐵沈陽局優質服務助力春耕物資高效運輸
- 4-28· 國鐵沈陽局優化調度指揮和運輸組織方案 跑出春耕物資運輸“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