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用“硬舉措”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編者按:未來的競爭,離不開營商環境層面的比拼。國際競爭、區域競爭、城市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營商環境的競爭。制度的優越性、政策的開放性、措施的適應性,都要通過優良的營商環境展現出來。
施行《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規定》,是湖南制度建設與國家戰略的對標對表,是湖南開放包容與全球融合的兩相呼應,彰顯了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扎實進步,表明了湖南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紅網時刻記者 劉志雄 長沙報道
水好魚悅,城強賈興。
營商環境就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水土,直接關系著企業的投資意愿和發展進程。
從明年1月1日開始,湖南將施行一個“硬核”規定——《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個《規定》從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法治保障等方面,對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全方位的規范。
這個“硬核”規定,到底硬在哪里,記者帶您一起去看看。
硬核之一:《規定》彰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改善營商環境,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
《規定》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踐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過去幾年,湖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際效果有目共睹。根據全國工商聯2021年 “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所作的調查結論,湖南省營商環境位列全國第8位,比去年提升了2位。
今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全面梳理總結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并組織編寫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公開出版。
●市場化
堅持市場化,意味著政府要“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轉變政府職能,對合法的市場化行為,政府應當避免過多干預,要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例如《規定》中要求:
湖南各地要嚴格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不得另行制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
要優化企業開辦服務,實現企業開辦一門進出、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套表單、一次采集、一網通辦、一次送達;
制定市場準入和退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經營行為規范、資質標準等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議形式的具體政策措施時,應當進行公平競爭審查,防止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法治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規定》的出臺,為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法治層面的制度性保障,這本身也是法治精神的集中體現。堅持法治化,意味著堅持依法行政,以法治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規定》的第四章為“監管執法”,第五章為“法治保障”,從制度設立、部門執法、企業競爭乃至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等方方面面進行了規定。
例如《規定》中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編制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厘清監管邊界;
制定涉及市場主體權利義務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政策措施,應當進行合法性審核;
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經營自主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經營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特別是在《規定》的第四十四條中,出現了“最大限度減少對涉案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這意味著即使對于涉案企業,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經營自主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經營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 國際化
堅持國際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營商環境標準對標國際一流發達經濟體,提升外資管理和服務水平、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助力湖南參與全球經濟活動。
例如,《規定》要求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拓展;推行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通關,完善進口貨物兩步申報通關模式,優化口岸作業和物流組織模式,推進口岸物流單證無紙化,提升全流程電子化程度;通過市場引導、行業規范等方式,降低進出口環節的合規成本等。
二是與相關國際通行規則對接。
例如,中國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這是一個國家行為,也是各省如何深化改革開放用好相關規則的必答題。
12月6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和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最新排行出爐:長沙縣高位進位,分別位列第五和第三。
●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很好理解。
記者在湖南各個市州經常能聽到這幾個詞:“提前服務”“保姆式服務”“媽媽式服務”……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我可以肯定地講,到長沙來辦企業、來布局產業得到的服務,比深圳、比珠三角還要好得多得多,我已經拿長沙的速度去督促深圳。”
2021年互聯網岳麓峰會在長沙開幕。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CEO徐直軍點贊長沙速度,直言“已經拿長沙的速度去督促深圳”。
湖南長城計算機副總經理洪偉說:“在株洲各方面的用工用電響應速度不低于深圳,服務保障特別好,乃至我們企業只需要專心經營,連住宿餐飲等員工后勤都不用費心。”
武陵國際商業新城項目負責人文國運說,“沒有政府的服務,就沒有這個項目,政府提前告知我們項目進展的下一步要辦理哪些事項,跟媽媽帶孩子一樣。”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硬核之二:《規定》鼓勵探索與創新
改革開放,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而要釋放改革開放的巨大動能,就必須敢于創新。在探索階段,就難免犯錯。此次《規定》的出臺,則為湖南各地區各部門在嘗試新措施時,提供了免責或減責擔保。
《規定》第十三條,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鼓勵和支持市場主體推進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管理等創新;《規定》第三十八條,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觸發式監管等新型監管機制,為其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同時設定監管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
因此,湖南從政策上引導創新,從監管上保護創新,從服務上支持創新。
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更多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
湖南自貿試驗區自2020年9月獲批以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已經形成100余項創新案例,其中10余項為全國首創。
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打造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三類業務一站式通關新模式,進一步提升了通關效率。
例如,“打造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集約發展新模式”,是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首個制度創新案例。從僅辦理郵件進出境通關,到兼容“郵、快、跨”三種不同業務同場監管,長沙國際郵件互換局日均處理能力從5萬件飆升至30萬件。
在中非經貿合作領域,湖南有多個制度全國首創。例如,“設立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構建“政府、專業智庫、企業主體”協同推進模式等,樹立起了中非經貿合作新典范。
硬核之三:《規定》 必有“硬核”行動
出臺“硬核”的規定,必有“硬核”的行動。
《規定》的全文近萬字,共53條,“硬核”的地方還有很多。為了讓大企業“頂天立地”,讓小企業“鋪天蓋地”,湖南在不斷探索、反思、再探索。
近幾年,湖南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了許多苦功夫、硬功夫。例如,開展了“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年”行動,出臺了《湖南省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條例,全國知名政務服務品牌——“一件事一次辦”寫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
湖南營商環境逐年變好,相關指數排名逐年上升,吸引外資增速排名全國第5位。
此外,湖南在全國首次實現了外國人來華工作所涉及的海關、科技、公安相關業務窗口“三窗合一”。10月29日,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在長沙片區落地并啟動運營,極大方便了外國人來湘就業。
10月29日,來自俄羅斯的Ilya拿到了經服務中心辦理的首張外國人工作許可證,他在長沙從事英語教學。
優化營商環境,湖南的確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霸得蠻”的湖南人卻自覺還不夠,還有提升空間。
今年6月,《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方案》發布,針對湖南省營商環境最突出和最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簡化市場準入和退出程序、深化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涉企執法檢查、提升司法公正與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強化政策承諾兌現7大攻堅任務。
今年8月,省兩辦印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六個一”工作方案,推出“一榜一獎一中心一冊一辦一平臺”,包括建設湖南省民營企業服務中心,頒布湖南省民營企業支持政策手冊,設立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聯席會議辦公室等,皆是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如今,《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規定》已經發布且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記者認為,明年湖南的營商環境還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11-24· “深圳平湖南—蘇州太倉港”班列順利首發
- 6-16· 湖南積極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糧食生產一線探行)
- 6-16· 湖南湘江新區——布局新興產業 創新優化服務
- 5-30· 湖南省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增至31家
- 5-19· 湖南151個省級重大項目集中簽約 投資總額達1048.7億元
- 5-16· 湖南科技廳出臺20條措施支持長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 4-21· 湖南道縣:用好紅色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 3-24· 湖南前2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進出口額增長31.2%
- 3-21· 湖南: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3-14· 湖南首創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