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快速發展倉儲物流業
位于鄭蒲港新區的馬鞍山御香苑冷鏈保稅物流項目的低溫冷庫即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這也是其5個冷庫中最先投入使用的,待二期加工廠建成后,從澳大利亞進口來的牛肉進入冷庫,加工后可以向全國分銷或者返銷國外。而作為集生產、加工、物流、倉儲、交易、展示、展銷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保稅物流項目,御香苑冷鏈物流僅僅是馬鞍山市物流產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倉儲物流發展基礎雄厚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重點城市、長江經濟帶連接東西的重要樞紐城市,馬鞍山市早在2013年就被列入國家二級物流節點城市。
從2012年開始,馬鞍山市每年在服務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中單列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現代物流業發展,先后扶持了雨潤大型冷鏈標準化立體倉庫、曼迪新標準化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嘉恒儲運產業鏈物流等一大批具有產業帶動性、示范性的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專業化、網絡化、全流程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近年來,馬鞍山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物流產業也從以大宗物流為主,向以倉儲物流、冷鏈物流、商貿物流、農產品物流、電商物流配送等為主的標準化、集約化方向轉型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馬鞍山市完成貨物物流量2.33億噸,位居安徽省第一;全市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出口快件業務量達 779.96 萬件,同比增長69.59%,增速位居全省第三;業務收入達1.03億元,同比增長57.37%,增速位居全省第五。
跨入2016年,馬鞍山市倉儲物流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企業達75家,占全市規上企業的36.1%,實現營業收入7.8億元,同比增長7.1%。長運、快捷等一批本土物流企業快速成長,深圳共速達等一批外來物流品牌企業紛紛落戶馬鞍山市,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服務模式的物流企業群體。標準化提升品牌效應。
物流園區集聚效應顯著
產品品牌形象既是無形資產,也是企業爭奪市場的重要砝碼。品牌建設不僅能讓企業進行增值服務,同時也提高了企業服務的附加值。標準化物流建設作為現代物流的標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流企業的品牌效應。
馬鞍山市貨物運輸總量長期位居安徽省前列,按照標準化物流要求,馬鞍山立白日化有限公司、正崴集團-富港電子(馬鞍山)有限公司、馬鞍山黃池食品有限公司、利潔時桂龍藥業(安徽)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生產企業的內部倉儲、轉運等都實現了標準化帶盤作業。據不完全統計,大潤發、歐尚、家樂福等一批商貿企業及快捷物流、亞太物流等一批重點物流企業標準化托盤均達到 500萬塊以上。
不僅如此,在標準化物流建設的帶動下,目前馬鞍山市擁有港口集團、長運集團、快捷物流、中徽物流、亞太物流 5 家國家 4A級物流企業,江東航運、騰通物流、嘉恒儲運3家國家3A級物流企業,物流企業的品牌意識明顯增強。
借助臨江近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馬鞍山公路、鐵路、高鐵、水運、航空等全面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形成了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作為安徽江北唯一的萬噸級深水港,鄭蒲港口岸對外擴大開放及進口肉類、糧食指定口岸獲批也為臨港產業集聚提供了先決條件。
一季度,馬鞍山市“一基地四園區”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約 126.4 億元,實現稅收 1.4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44.61億元,累計入園企業 536 家,就業人數約 2.79 萬人。其中,重點物流園區有23個,其中已運營4個,在建 11個,規劃 8個,物流園區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下一步,馬鞍山市以規模化標準托盤及其循環共用為關鍵切入點,以單元化物流優化供應鏈為途徑,突破物流標準化及上下游帶動、區域輻射聯動的瓶頸,以快消品、農副產品、藥品、電商等民生領域為應用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范與輻射推廣工作,帶動馬鞍山市物流設施設備和物流服務標準化水平提升;以物聯網應用、信息平臺為主線,帶動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構建標準化的智慧物流配送體系,用 2-3 年時間最終形成標準化托盤與物流包裝聯動、地區之間互動聯動的發展格局。
- 4-14· 從發展聯通到需求互通再到資源融通 雙向奔赴實現雙贏
- 4-14· 為農業發展鋪就“鋼鐵糧道”
- 3-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3-10·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量超450萬家
- 2-24·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 1-27· 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 1-20· 鐵路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 1-20· 鐵路發展新藍圖:鑄就強國動脈,引領未來出行
- 1-20· 鐵路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騰飛的強大引擎
- 1-13· 從發展答卷看“活力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