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報告:“雙十一”日均維權信息89萬條 價格爭議等問題集中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時間:2021-11-22 9:26
18日,中消協發布的2021“雙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在10月20日至11月12日共計24天監測期內,共收集“雙十一”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超2100萬條,日均信息量約89萬條。監測發現,今年“雙十一”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價格爭議、虛假發貨、平臺問題等方面。
根據報告,價格爭議集中在11月1日與預售定金和尾款有關。一是不少準備付尾款的消費者發現疊加各種優惠后,預售價格可能并非最優惠。二是不同直播間的差價爭議、直播帶貨與直接下單的差價等爭議。
此外,報告指出,11月1日開始,不少網友吐槽物流信息不更新,客服機器人回復無法有效溝通。輿情持續增多并充分互動后,網友開始認為根本原因是商家虛假發貨,造成物流信息多日不再更新。一些平臺營銷活動套路太深也引起輿情吐槽。
中消協表示,今年“雙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強烈而明顯的信號指征,再次證明消費升級語境下電商業態在加速演變、重塑,相關各方需有敏銳感知與切實應對。
對此,中消協建議,從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著眼,持續強化對電商營銷促銷中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管控,既要緊盯特定時間節點,又要嚴守平時日常。既要通過精準的制度設計與釋法賦權保證執法主體時時揚眉劍出鞘,約束和推動電商促銷始終循著法治軌道;又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同頻互動,鼓勵網購消費者與新聞媒體當好監督最前哨,提醒并推動電商平臺與商家重視網絡口碑與市場聲譽。
同時,中消協呼吁消費者不斷加強健康消費理念建設,以更智慧、更從容、更具社會責任感的消費行為擁抱消費升級。堅定良好消費心態、保持理性消費節奏、把握合理消費尺度,秉持綠色消費理念、避免揮霍浪費,讓消費回歸理性,不要在數字化生活中迷失。
免責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網,本網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 7-18· 報告建議推進京津冀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 7-11· 報告:中國電子產業供應鏈市場規模約為37.72萬億元
- 6-27· 國務院報告明確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重點工作
- 5-9· 報告:數字經濟以多種形式助力鄉村振興
- 6-8· 報告:全球數字經濟持續發展 中國數字市場位列第二
- 11-17· 報告:低碳轉型與數字經濟互動推動經濟版圖重構
- 3-31· 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跨境電商B2B市場規模將達13.9萬億元
- 3-14· 中消協:網絡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情形仍不容忽視
- 12-21· 報告:電子產品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都在加快汽車芯片研發
- 12-17· 研究報告:“互聯網+電子支付+物流寄遞”成為互聯網毒品犯罪主要方式
圖文資訊
近期熱點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