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火栓、地墊…“非人類”簽收致快遞服務滿意度下降
今年的雙十一不僅開啟的早,就連快遞速度也格外給力,很多人并沒有遭遇往年的物流爆倉、快遞變慢遞的情況,但是蜂擁而來的快件也讓收件問題再度被網友熱議。消防栓、電表井、地墊、門口、把手等都成了快遞的“簽收人”,而快遞投遞的矛盾也在這些“非人類”的簽收中凸顯。
消防栓內塞快遞屬違法行為
快遞送到,家里沒人,讓快遞小哥隨手將快遞放在門口,怕快遞丟了怎么辦?樓道里帶門的消防栓成了臨時“保管柜”。“您的快遞已被門口消防栓簽收”的搞笑截圖令很多人哭笑不得,這件事也被當成一個段子在網上流傳開來。大多數人都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笑話,卻鮮有人能意識到這個行為背后隱藏的風險。
近期,記者發現,部分樓道內已經貼了封條的消防栓被破開,有的還有快遞包裹放在里面。
此前,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微“中國消防”多次指出,消防栓箱內嚴禁堆放雜物。此外,“中國消防”還專門發布過一條“消火栓嚴正聲明”:近期發現許多快遞小哥向栓箱內塞快遞,遇火災發生,影響本栓正常使用,屬于消防違法行為。
我國《消防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損壞、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不得埋壓、圈占、遮擋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間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
收件人不滿 快遞小哥稱委屈
事實上,除了消防栓,替市民“簽收”快遞的還有水表井、電表井、大門、把手、門縫、地墊,還有至今讓很多用戶百思不得其解的“拍照”。
對于這些千奇百怪的“簽收人”,不少網友表示不能理解,認為將快遞送到用戶手中本是快遞員的義務。
對于各種“非人類”的簽收人,快遞小哥們也是一肚子委屈。一位申通的快遞小哥告訴記者,用戶在電商平臺上要求快遞送上門,但是配送時卻沒有人在家。快件少時還能二次投遞,多起來一天能送完就不錯了。快遞員如果沒有完成當日的投遞件,會直接影響收入。“有時就是用戶讓放門口或者電箱里的,但是萬一丟了,還是要我們來賠。”快遞小哥表示。在快遞柜或驛站普及不到的地方,這種情況幾乎每天上演。
記者了解到,我國快遞業務量逐年以百億規模增長。一名快遞員平均每天需要送的包裹量從幾年前的200多件漲到如今的350件左右,其中有200多件必須要在下午2點之前送完,如果每一件都送上門根本無法實現。
對于快遞員來說,其業績主要通過送件數量來計算的,隨著快遞業務與日俱增,如果每個包裹都嚴格按照流程送上門,耗時耗力,快遞員的收入必然會大打折扣。要是遇上“雙十一”之類的購物節,包裹堆積如山,更是送也送不完。
如何兼顧效率與服務是重點
“非人類”簽收人的出現,歸根到底是快遞業服務意識不到位有關。
快遞從業人士表示,由于一直處于人手短缺狀態,很多快遞網點就沒有把用戶體驗納入快遞員的業績考核體系之中。是否上門投遞大多不影響快遞小哥的收入,反而是送件數量與工資息息相關。此外,一些人明明上班時間不在家,還要求快遞送到家中,導致經常有一些快遞小哥在樓道里尋思包裹該放在哪里。一來二去,快遞小哥們也就沒了上門服務的動力。
這個問題也存在許久。今年“6·18購物節”期間,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監測期內共收集快遞、外賣配送類負面信息63043條。消費者吐槽較多的配送類問題主要有不送貨上門、鄉村取件加收快遞費等問題。
消費者對快遞投遞服務的滿意度也呈現下降態勢。國家郵政局日前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在投遞服務方面,用戶對快件送達范圍、派件員服務、投遞前用戶溝通情況的滿意度為83.8分、82.5分、75.1分,分別較第二季度下降1.1分、1.2分、0.9分。國家郵政局表示,通過快遞末端服務站接收快件的用戶比例繼續提升,但服務規范性方面與用戶期望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