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攻關前沿科技的又一成果: 旗下晨星機器人挑戰波士頓動力
近日,一款名為“晨星”的國產機器人引發了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美聯社和雅虎新聞等海外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在外媒眼中,這款注重實用性的工業機器人有著很大的市場吸引力和發展潛力,正在挑戰“網紅”機器人波士頓動力的市場地位。
“聯想集團,機器人市場的一個新入局者,決定把重點放在產品實用性和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應用上,而不是尖端的技術創新。盡管該公司僅有一款第三代工業機器人‘晨星’,卻已在機器人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指出,晨星機器人從實際應用場景出發,注重產品實用性,這種務實的特點,正是其比市場上的“前輩”更具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腳踏實地的中國公司,將占據全球機器人市場的主導地位。
據俄媒報道,在2020年10月首次發布時,針對商業大飛機項目而生的晨星機器人還僅能為飛機零部件噴漆。之后短短六個月時間里,晨星機器人就學會了處理異物、根據顏色等對物體進行分類、執行智能巡檢等新技能。而通過聯想架設的AR眼鏡和控制器,使用者還可對“晨星”機器人進行遠程遙控,同時機器人也能在沒有外部指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自動自主作業,并實現由多臺機器人合作執行多任務等。
聯想上海研究院院長毛世杰介紹,晨星機器人從立項、設計、產品化等全部環節,都與客戶密切合作,針對客戶特別確定的場景和痛點,和客戶一起完成。這樣可以確保機器人研發投入的方向是客戶迫切需要的方向,能夠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晨星機器人采用的3D相機、計算單元等硬件設備,以及3D重建、運動規劃、自然示教、人機協同等智能化技術,全部是由聯想自主研發。
毛世杰還表示,聯想并不僅僅看重機器人本體,而是更多著眼于機器人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基于“端-邊-云-網-智”的設計架構,解決特定行業的智能化問題。
事實上,晨星機器人,正是聯想集團近年來利用自身技術創新力,由硬件設備提供商向服務和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一個縮影。
為順勢市場與技術環境的變化,聯想集團自2016年起就與時俱進,大刀闊斧地開啟了智能化轉型。2019年,聯想更是進一步提出了以Smart IoT(智能物聯網)、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架構)和Smart Vertical(行業智能)為核心的“3S”戰略,著手建立覆蓋“端-邊-云-網-智”的完整“新IT”架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在“3S”戰略的引領下,原本作為聯想核心的PC和手機等智能終端業務,如今已逐漸變為聯想整體業務布局中的一個板塊。而依托在邊緣計算、云計算、5G網絡、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上的大力投入,聯想正將針對各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需求,提供對應的“新IT”技術、服務與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為自身的核心業務。
想要完成“3S”戰略,需要強大技術創新力的支撐。聯想為此在全球設立了17處研發基地,并構建了聯想創投、研究院、產品事業部三級研發體制。目前聯想每年都在人工智能、5G、云計算、邊緣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科技領域中,投入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費用,并已在全球積累專利及專利申請近3萬件,其中僅5G標準必要專利數就超過1000件。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無論是國際巨頭還是初創企業,都必須不斷順應技術的變化才能繼續邁步向前。因而技術創新力,已成為衡量一家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最主要指標。縱觀歷史,如柯達、諾基亞等霸主昔日建立的商業帝國,均因故步自封而轟然坍塌,而只有勇于探索與創新的企業,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 6-27· 攻關種業 壯大產業——吉林做強人參特產
- 5-9· 長沙海關前4月為企業減免稅款約6000萬元
- 8-5· 聯想圖像斬獲第十屆財經峰會“2021杰出品牌形象獎”
- 6-28· 50家聯想來酷智生活店盛夏齊開業,全新智能消費體驗進行時
- 4-29· 聯想與中國移動聯合推出motorola g50:高通八核5G芯片+硬盤級存儲
- 4-9· 聯想小新 Pro 16 配置公布:R7 5800H + GTX 1650,16 英寸 2K 120Hz 屏
- 3-22· 聯想小新Pro 16官宣
- 3-18· 聯想小新 Pro 14 / YOGA 14s 標壓銳龍版 3 月 31 日發布:45W 性能釋放
- 3-18· 聯想小新 Pro 14 / YOGA 14s 標壓銳龍版 3 月 31 日發布:45W 性能釋放
- 3-15· 聯想倡導多元包容文化,為員工打造沒有天花板的創新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