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易云通攜手地方國企平臺 助力區域支柱產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再次引起高度關注。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縮影,既是承載國家經濟發展重大戰略部署的基礎,是城鄉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也是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與結構優化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物易云通與地方國有平臺進行了合作,整合當地優勢資源,注入產業化發展模式,實現產品服務升級,不僅為企業客戶帶去了更高效合規的服務,更是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產融脫離 區域經濟發展受制約
從長遠來看,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它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環節。但從實際情況分析,區域經濟處于發展階段,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包括經濟發展不均衡,產業規劃不明確,產業集聚程度低,招商引資難度大等。
區域產業規模大而不強,頭部企業少。許多地方鉚足了勁發展產業,但多數地區呈現出特色產業產值規模大而不強,中小微企業多而散的特點,而且缺乏頭部企業,整體企業環境“小、亂、弱”,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區域整體科技能力有限,產業缺乏信息化手段。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體制保障上,區域經濟都面臨著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地方產業管理模式普遍落后、信息化意識缺乏、傳統思維根深蒂固等問題,導致企業經營效率低,嚴重影響產業長遠發展。
而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金融服務方面,銀行普惠金融落實難。傳統銀行普惠金融存在高成本、高風險、低效益等問題,導致政策難以落實到中小微企業,制約地方產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及發展。同時,銀行對不熟悉的產業,風控手段保守陳舊。許多地方中小微企業無抵押無擔保,抗風險能力弱,傳統銀行風控手段陳舊落后、流程制度缺陷,且無法深入產業,導致不敢貸,至此陷入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惡性循環”中。
創新模式 “一條線”打通產融平臺
區域經濟以產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為發展主題和方向,這要求在構建區域產業模式時,需要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特點出發,綜合考慮各方要素。既要注重科技的創新,也要致力于產業效率的提升。
物易云通以標準化、場景化、數字化的供應鏈綜合服務解決能力為抓手,以開創的互聯網化的“供應鏈技術+物流服務+金融場景”的產融平臺應用模式為基礎,將區域經濟產業要素與金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打造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產融運營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可產生出多種靈活的服務模式。
包括與區域城投公司合作,物易云通以平臺化方式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網絡貨運業務,以及煤炭、建筑供應鏈等領域的貿易業務。公司旗下的司機寶是目前行業成熟的網絡貨運平臺,通過平臺整合區域物流資源,包括公路運力及可能涉及的鐵路站臺、港口碼頭等,導入供應鏈業務,實現區域產值規模增長,促進傳統行業數據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并推動公、鐵、水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設。
同時,針對一些區域特色資源型產業(砂石、陶土等)協助進行平臺搭建,開展物聯技術應用下的礦區資源治理;基于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保障業務真實及可盈利性,將資源產業可預期收益作為底層資產進行資產證券化(ABS)融資,助力產業規模化發展。
除此之外,物易云通還通過與當地國企合作成立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專項基金。基于專項基金資金、物易云通技術及運營服務支持,提供貿易、物流、倉儲、金融等供應鏈服務,服務于區域內主導產業、核心企業及地區振興,加速區域經濟發展。
打造產融平臺新模式,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而言,物易云通的產融平臺應用模式不僅可以推動當地區域特色產業及企業規模化發展,更有助于地方產業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帶動當地區域物流、區域交通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地方稅收、促進就業。對企業發展而言,產融平臺應用模式的產融運營服務,更是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促進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