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聲募資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持續構筑技術壁壘
12月1日,上交所官網顯示,云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云知聲”) 科創板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IPO進程正在穩步推進中。
招股書顯示,云知聲本次擬發行股票不超過2,025萬股,預計募集資金9.12億元。本次募集資金將用于人工智能技術中臺建設項目,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等四個項目。
云知聲成立于2012年6月,是一家定位于智能語音技術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企業。報告期內,云知聲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114.07萬元、1.97億元、2.19億元和8468.93萬元;虧損凈額分別為1.74億元、2.14億元、2.92億元和1.12億元。
據招股書解釋,公司業績虧損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公司核心技術的商業化探索仍在持續進行,營業收入規模較小。另一方面,為持續構建核心技術和產品體系、保持競爭力,近年來公司在研發上一直保持高額投入。
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553.09萬元、1166.93萬元、6071.15萬元和1755.80萬元,占營業收入額比重分別為163.55%、77.62%、117.78%和109.14%,高于同行業水平。
實際上,AI行業目前普遍面臨著發展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等現狀,使得當前國內整個行業的商業化進程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處于戰略投入期。目前包括寒武紀、依圖科技在內的AI企業也尚未實現盈利。
云知聲CTO梁家恩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AI行業發展迅速,技術和應用的領先都是時間差,需要將時間差轉化為用戶、數據、品牌和模式的優勢,才能建立真正的商業壁壘。
據了解,經過多年技術投入與積累,2018年云知聲率先交付人工智能語音芯片——“雨燕”,2019年陸續推出車規級芯片“雪豹”和面向家居領域的第二款升級版芯片“蜂鳥”系列,并啟動具備“圖像+語音”多模態交互功能的芯片“海豚”的研發。截至目前,“雨燕”、“蜂鳥”系列均已量產(即直接對外銷售),也自用于其部分模組和整機類產品;而“雪豹”已進入產品穩定性測試以及車規測試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來,云知聲完成多輪融資。招股書顯示,依托于先進的技術、完善的產品體系和突出的品牌優勢,云知聲先后獲得國內外大牌投資機構的青睞。
目前,啟明創投通過明富投資持股10.36%,系云知聲最大外部機構股東;摯信資本持股10.22%,磐谷創投通過和易谷雨持股9.84%。京東、360、高通等企業也是云知聲股東,分別持股3.73%、2.24%、2.04%。不難看出,云知聲的競爭實力和長期價值受到了私募股權市場的高度認可。
- 12-9· 云知聲謝冠超:一則醫療AI的五年進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