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復蘇喜人 未來將迎機遇期
三季度即將過去,來自各方面的進展顯示,中國制造業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而隨著相關工作的落實,中國制造業持續高質量發展面臨更大的機遇。
多項數據佐證中國制造業復蘇
8月,中國外貿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出口增長的背后,是中國制造的迅速復蘇。
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韓建飛表示,在疫情嚴重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背景下,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8月中國出口增速大幅回升,體現出中國制造作為“世界工廠”的強大韌性。
目前,中國制造正加大馬力運轉。8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2.0%,連續4個月回升,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恢復。
高科技領域的數據也明顯好轉。7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增速同比增長5.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0.7%,比去年同期加快7.4個百分點。
據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溫曉君介紹,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這類企業的現金流壓力仍較大。隨著產業鏈條協同復工復產,被疫情抑制的需求將繼續釋放。
工信部將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
4月,工信部、商務部等8個部門要求排查供應鏈風險點,厘清供應鏈關鍵節點、重要設施、主要一二級供應商的情況及地域分布。
7月,為保持工業通信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工信部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深入查找和解決企業、行業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要求,下半年,要把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作為重中之重,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基礎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筑牢制造強國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
中國制造面臨三大機遇
隨著相關工作的落實,中國制造業將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原司長張相木近日表示,中國制造正面臨著三方面的機遇:
一是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動能逐漸釋放,為我國制造業發展開辟了新天地。
二是國內需求不斷升級,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大量應用場景,為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三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產業體系完備、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基礎和條件。同時,我國制度優勢顯著,將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 李雁爭)
- 5-6· 中國鐵路北京局五一假期運輸首日發送旅客125.9萬人次
- 3-24· 中國鐵路,鋪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軌道
- 2-28· 中國重汽HOWO新能源輕卡:電力“馬拉松”,想贏就能盈!
- 2-26· 中國重汽輕型汽車即將首秀北京國際房車展,實力新車搶鮮品鑒
- 2-20· 從殘值焦慮到高效流通:解析中國重汽二手車全價值鏈運營的創新之路
- 2-17· 2025旗開得勝!中國重汽1月銷量強勢開局,全年熱銷啟幕!
- 2-17· 1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呈現季節性回落
- 2-7· 中國重汽新春短劇暖心收官:與卡友雙向奔赴,共繪最美全家福
- 2-6· 中國重汽:從冬奧會到亞冬會,用科技筆觸繪中國實力
- 1-20· 中國重汽狂攬多項權威獎項,背后隱藏哪些“致勝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