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要向主動引領型轉變
“快遞行業必須由‘做大’向‘做強’轉變,從被動適應型向主動引領型轉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1月4日在2016年快遞企業座談會上表示,剛剛收官的“十二五”,快遞行業年均增速達到54.6%,實現了“做大”的目標,業務量穩居世界第一位。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5年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大關(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60億元,同比增長35%,快遞服務“三向”工程成效顯著。我國快遞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電商的興起,快遞已經成長為支撐電商發展的主渠道,2015年行業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超3萬億元。“2016年快遞行業還會繼續高速發展,資本入駐會加速行業發展,也會加速整個市場的變革。”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菲青近日表示,目前大多數快遞企業只有單一的產品,如何做出新產品也是難題,如何提高服務質量一直是挑戰。
快遞發展跟隨電商腳步
早在幾年前,電商們就已經看上了農村市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下鄉刷墻。快遞行業隨即展開“向西向下工程”,目前全國鄉鎮快遞服務覆蓋率已超過70%,部分東部省份已經實現“鎮鎮有網點”。
2015年農村地區收寄和投遞包裹量超過50億件,帶動農副產品進城超500億元、工業品下鄉超2500億元,郵政業在助力廣大農民利用網絡打開市場、盤活渠道、增加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很多農村地區“向西向下工程”已經成為當地政府扶貧、致富工作的有力抓手。
此外,跨境電商行業異軍突起,國際跨境電商平臺、本土跨境電商平臺實現快速增長,這給國際快遞行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一些民營快遞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紛紛開拓國際業務。已經有多家企業通過開設分公司、設立海外倉、合資合作等不同方式進軍海外市場,訂單處理、跨境運輸、海外倉儲、境外配送等能力逐步提升。
目前,EMS依托郵政渠道,國際快遞業務經驗積累豐厚,可以直達全球60多個國家;順豐在國內擁有數量最多的航空貨運機隊,目前也已開通了至美國、澳大利亞、日韓、新馬泰等國家的快遞服務,并啟動了中國大陸往俄羅斯的跨境B2C業務;2015年8月申通快遞加拿大多倫多萬錦旗艦店正式營業,五家門店均接受貨物攬收。
補齊短板“被動”變“主動”
順利通過“雙十一”考驗,我國快遞業已經基本滿足電商發展的需求。如何實現由“做大”向“做強”、從被動適應型向主動引領型的轉變,實現“鞏固發展態勢、鞏固安全基礎”的目標?
劉君認為,要補齊快遞行業存在的三個短板,效率與效益不高的短板、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短板和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短板。重點解決快遞車輛通行難、樞紐建設征地難、末端投遞難以及安全基礎薄弱、監管能力不足等問題。
為此,要強化信息網建設,以信息化為手段,提升勞動效率和人工效能;推動實物網改造,整合各方資源,改變網絡不平衡的發展現狀;重視末端投遞,加大中西部尤其是農村地區運力與服務平臺投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等方式倒逼企業改革,滿足發展需求。
劉君說,快遞業要擴大有效供給,推動模式轉變,從“1+1”向“1+3”轉變,加快向綜合性寄遞物流運營商轉變;拓展和豐富產品層次,構建快捷化、個性化、差異化和定制化的服務體系;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服務服從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時刻牢記“安全為基”,深入貫徹和落實收寄驗視、安全檢查、實名收寄“三項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并發揮好監控平臺和安檢設施的作用;加強安全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3-18· 青海快遞進村覆蓋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