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全面恢復尚待時日 脫困還需“輕”裝上陣“智慧”升級
近日,新華財經記者跟蹤調研物流業復工復產情況發現,隨著全國多省、市交通管制措施的解除,物流運輸逐步恢復正常秩序,物流企業復工復產進入快速車道。但由于“用工荒”、“生產防疫難兩全”等矛盾仍然突出,我國物流市場需求疲軟,成本上升,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小物流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物流企業大多具有重資產投入和勞動密集型的特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突發性風險事件時,容易出現資源冗余或者緊缺的狀況。對此,物流企業應采取更靈活的資源管理模式,逐步從“重資產”持有到“輕資產”運營,同時強化科技賦能,提升物聯網、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科學技術等在物流領域的應用。
政府企業協同復工 物流業復蘇跡象明顯
連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包括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物流相關行業收費負擔等紓困政策,全國多地企業復工復產隨之全面鋪開,物流業復蘇步伐加快。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G7物聯網平臺、聯想MI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進入3月以來,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恢復,全國物流領域復工復產進度明顯加快。3月份的第三周,全國長途整車運輸流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0%左右;全國長途零擔專線物流企業復工率為去年同期的90%;全國省內零擔線路開通率達到96%;全國整體物流省內零擔市場貨運復工比例達到92%;全國整體零擔貨運流量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1%,恢復勢頭良好。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等業內人士表示,疫情沖擊下,相當一部分的居民消費更加依賴生活物流,尤其是在日用品、必需品的剛性需求大范圍轉移至線上的情況下,物流業的復工和時效提高,將使得這種轉化程度更大,進而減緩消費需求的收縮程度。從物流業企業近期的業務量和收入增長來看,市場也正在對這部分需求進行著補償。未來3個月物流供應鏈需求將得到釋放,物流業企業后期有望得到恢復性增長。
“微循環”不暢 “復產難”痛點猶存
調研中記者發現,由于各地防控政策不一,雖然物流業復工復產進入快速通道,但“路通運未通”、“復工難復產”等問題仍然突出。
——行業產能仍未恢復,生產性物流業務量收縮。近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全國 2000 多家物流企業開展了復工復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人員返崗不夠,社會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物流企業復產率僅為滿負荷運轉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存在“復工不復產”的現象。
另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38.1%,比上年同期回落13.6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42.3%,比上年同期回落10.9個百分點,表明需求回落導致物流各細分行業業務量普遍收縮。
“物流業是一個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金融等融合共生的融合型產業。如今工商企業延遲開工或用工荒下開工難,運輸需求不振,一些運輸企業短期內無貨可運。而電商快遞、消費物流等服務民生的物流是高頻剛需,也是政策推動優先保障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楊達卿表示,服務于工商企業的物流受到的影響大于服務民生的生活物流。
——現金流壓力增加導致企業經營困難。業內人士表示,物流企業毛贏利不高,大多在10%左右,抗風險能力不強,受疫情影響大。
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物流行業從業人員受疫情影響,出現拒絕承運或大幅提高運費要求的情況,進一步加大了物流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經營難度。
“2月份企業處于停擺狀態,收入基本為零,損失了近500萬元,短期內難以恢復到正常的運力狀態。”蘭州紅旗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物流企業現金流通常不富余,一方面是因為賬款周期長,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物流業整體贏利下降,必須要持續擴大規模才能維持,一旦虧損會“元氣大傷”。
——司機復工率低,推高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導致運費上漲。據成都市物流協會對129家重點物流企業進行跟蹤調研的結果顯示,由于司機返崗率較低、運輸過程中手續復雜等原因,出現一些司機要價偏高、運費普漲的現象。
巴中境宇塑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雖然全國收費公路免費通行,但該企業2月下旬復工以來,物流成本比同期增加了10多萬元。“主要是因為現在在本地很難找到車,沒司機跑,我們只能從周邊地區找車,一來一回就增加了運費成本。”
智慧化+輕資產或助物流業盡快脫困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此次疫情中,機械電子類物流、紡織服裝物流、汽車及零部件物流、建材家居和渣土運輸物流等方面的企業受沖擊較大。其中,機械電子物流91.6%的企業認為有重大負面影響,58.3%的企業認為一季度收入將下降50%以上;汽車零部件、建材家居和紡織服裝物流企業認為有重大負面影響的超過80%。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我國物流企業在運輸、配送、跨境、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競爭力在逐年增強,但具備全環節、全面的供應鏈服務能力的企業依舊稀缺。
疫情之下,物流產業鏈涉及到資產、庫存、調撥、分配等“硬件”配置,更加考驗科技含量以及統籌能力等“軟實力”,一些經營模式傳統、沒有深度合作關系、運營能力不強的企業將會出局。
甘肅省物流行業協會會長岳建武認為,物流企業若要渡過難關亟需“輕裝上陣”:一方面,推行更彈性化的資源獲取模式,例如推行大型固定資產的經營性租賃、非核心業務環節的部分外包等,從而將固定成本轉化為可變成本,在危機出現時最大程度降低對企業財務和經營的沖擊;另一方面,探索通過共享方式獲取外部資源,例如人力共享、設備共享,從而基于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波動快速調動資源。
原色咨詢合伙人丁偉強表示,未來運營效率較高,在全國范圍內的共享中心已初現雛形和數字化、線上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企業將會在危機中逆勢而上。
“對于物流行業,資金問題并不是根本問題,最核心的在于商業模式的改變。未來做物流,不具備數據化+網絡化運營能力,就無法保障時效性和快速匹配的規模效應,企業將很難發展。” 丁偉強說,物流企業當前進一步擴張的做法并不可取,相反,要根據客戶與公司的匹配程度,將企業的優勢資源,如資金、人力等向核心客戶傾斜,適當“縮編”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4-18· 翌飛銳特CEO史鳴飛:航空物流領域“AI+” 與 “+AI” 的選擇
- 3-23· 安能物流召開業績發布會,2024年利潤、營收、貨量持續高增長
- 3-18· 都說聯宇物流在搞事情!華為樓下送小米?不不不,你聽我狡辯....
- 3-12· 微型電機加速傳動變革 東莞佳弘67高壓伺服電機助力物流升級
- 3-10·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3-3· 高鐵物流大藍海 河南勇做弄潮兒
- 3-3· “秦物通”物流大模型開啟智慧物流新時代
- 2-27· 售后閉環打造信任紐帶,上嘉物流與折扣店共成長
- 2-19· 斯安通國際物流:以誠信與創新鋪就全球供應鏈橋梁
- 2-17· 中國賣家在Ozon Global的銷售地域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