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疾控中心”挪空用戶銀行卡,騰訊手機管家精準攔截詐騙電話
假冒公檢法詐騙是指騙子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國家執法、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通過詐騙電話騙取受害人錢財的騙局。該類騙局以高發、高危害被用戶熟知,卻因為變形較多仍有用戶偶爾被騙。近日,不法分子借疫情假冒“北京疾病預防管制中心”,以違法販賣口罩為由進行詐騙,已有多名用戶誤入騙局。
(圖:疫情期間謹防電信網絡詐騙)
升級版的“假冒公檢法”騙局不僅由頭隨社會熱點變化,詐騙套路和鏈條也更加完善,真真假假、鏈條作案,讓用戶防不勝防。騰訊手機管家以劉女士案例為例,解讀用戶如何一步步落入不法分子騙局。
“您好,我這里是北京疾病預防管制中心,您現在方不方便來我們單位一趟?”宅家40多天的劉女士接到“北京疾病預防管制中心”電話,開篇便是讓劉女士出門配合調查。在劉女士的詢問下,對方稱接到通報,劉女士在網上大量販售醫用口罩,違反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對于沒有做過的事,劉女士自然堅決否認,對方便為劉女士分析可能是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從事違法犯罪行為。劉女士聽后有些慌了,向“疾控中心”尋求幫助,對方建議劉女士立刻報案,并幫劉女士“免費”轉接了“公安局”電話,之后“公安局”以調查為名,讓劉女士將銀行賬戶余額轉到“安全賬戶”,進而套取劉女士銀行賬戶錢財。
疫情期間,口罩成為用戶生活中的硬通貨,也因此興起各類騙局。上述案例中,不法分子通過詐騙電話以用戶涉嫌違法售賣口罩為由,先“倒打一耙”引起用戶辯解,之后通過個人信息被冒用從事違法行為為由引發用戶恐慌、騙取用戶信任,最后通過“呼叫轉移”將用戶移交同伙,環環相扣打消用戶顧慮,最終騙取用戶錢財。
無獨有偶,在杭州的準媽媽小紅也遇到了類似套路騙局,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通過詐騙電話、呼叫轉移,配合行騙“專業話術”和“高超的演技”對小紅實施詐騙,小紅在當地警察的幫助下,堪堪避免被騙。
(圖:騰訊手機管家精準識別攔截騷擾、詐騙電話)
對于越發“專業”的騙子和升級的騙局,普通用戶稍不留意便會誤入騙局。對此,騰訊手機管家提醒大家,在和他人線上溝通時,應做到不轉賬、不匯款,不提供銀行賬號、密碼,不提供短信驗證碼,避免銀行卡上的錢被“挪空”;不隨意點擊對話框中的鏈接,不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等,以防進入釣魚網址、下載病毒軟件,造成手機信息財產損失。可以使用騰訊手機管家對詐騙電話進行精準攔截,同時攔截釣魚網址等欺詐網址、查殺病毒軟件等,幫助用戶及時識破騙局,避免被騙。如果發現被騙,一定第一時間報警,協助警方追回財產損失。
作為用戶移動端第一道安全防線,騰訊手機管家不斷升維自身安全能力,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專業的安全服務。依托騰訊安全云庫和10億用戶手動標記,騰訊手機管家擁有全球最大騷擾攔截數據庫和強大的反詐騙能力,能夠精準識別電話類型,智能攔截詐騙、騷擾、廣告推銷等類型電話,幫助用戶避免落入“假冒公檢法”類騙局套路。現在,大家只需在軟件商城搜索“騰訊手機管家”便可一鍵下載安裝,為手機信息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 11-16· 北京疾控: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冷凍冰鮮食品
- 7-15· 北京疾控:選購生鮮食品應佩戴一次性手套
- 6-29· 疾控專家:接收快遞應盡量減少人員接觸
- 3-27· 網絡侵權假冒案件高發 國務院關注電商領域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