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東站:抗擊“肺炎”情系高鐵
在新鄉車務段鶴壁東站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抗擊“新冠”疫情,與旅客并肩,與時間賽跑,與列車為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抗“疫”戰士。
面對疫情,他們與旅客并肩,用“愛”詮釋責任。
張軍慧是鶴壁東站的客運組織員,春運以來,一直奮戰在一線,從大年初二到現在,她和家人只有在電話里團聚,幾句簡單的問候,幾聲溫暖的囑托,每次都讓她潸然淚下,因為孩子父親防疫期間也堅持在單位值班,孩子常常是一人在家,通過手機打卡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想回家,我想孩子和爸媽,但我更想和同事們一起奮戰在防疫一線,服務南來北往的旅客”。
馮澤東是鶴壁東站的安全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果斷決定結束休班返回崗位,把重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全部丟給愛人,在車站一待就是15天,每天下班只能通過視頻問候母親,安慰孩子。“兒子,注意安全,媽媽等你”,“爸爸,我想你了,我的奶粉沒有了”,每次看到母親滄桑的白發,看到孩子哭紅的雙眼,聽到愛人的囑托,他只能強忍淚水,微笑著說“放心吧,我沒事,疫情過去我就回家”。
吳亞男是鶴壁東站的助理工程師,疫情期間,父親突發急性心肌梗死住進醫院,經過搶救治療目前脫離危險,但她每天都奔波在醫院與車站之間,白天在車站處理日常工作,晚上到醫院陪床照顧父親,這樣來來回回的奔波沒有打垮她,反而更加堅定了她抗擊疫情的決心,他說:“看到父親好起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飯,我很欣慰,但我的腦子里突然又想到了感染疫情的無數病人,想到每天還有那么多乘坐火車的旅客,我義無反顧的回到了車站,回到了抗疫前線”。
面對疫情,他們與時間賽跑,用“心”服務旅客。
1月22日10點04分,漢口至北京西G508次交下一名發熱旅客,聽到對講機里的喊聲,大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剛正準備打飯的張巖放下飯碗,揉了揉眼睛下方的兩道勒痕,熟練地戴好了口罩,抄起對講機跑向站臺。
“別慌,馬上到!”張巖一路小跑,迅速跑到一二站臺,與聞訊而來的民警一道為旅客量了體溫,“37.5度,有點發熱”,隨后又聯系綜控撥打了120,并及時上報鶴壁市疾控中心。再三確定該旅客沒有去過湖北,沒有接觸過湖北籍旅客,他在對講機里為大家說明了情況,告訴大家不要緊張,又將旅客引導至出站口隔離,直至送上120救護車,同時聯系客運值班員對該發熱旅客經過的區域進行消毒處理。
回到客運值班室,張巖心有余悸,大家都緊張地問他詳細情況,“真的沒有什么,也顧不得害怕,我只是覺得旅客生命重于天,一分鐘都耽誤不得。”張巖謙虛地笑了笑。
經過鶴壁市人民醫院的檢查,該旅客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發熱,并無大礙,且該旅客已購當日返程車票回駐馬店。聞此,張巖的心才放在了肚子里,在防疫一線,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正一絲不茍地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面對疫情,他們與列車作伴,用“盯”確保安全。
作為鶴壁東站的車站值班員,面對疫情,他們主動放棄休班,一直堅守在行車崗位,在車站一待就是四五天。他們每天盯控在電腦屏幕前,眼睛始終不敢離開列車運行的軌跡,時時刻刻保證著列車的安全正點。就連吃飯與上廁所都是飛奔而去,疾馳而回,不敢長時間離開崗位。
“在疫情防控狙擊戰一線的人很多,國家有難,白衣天使都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英勇奮斗。我本事小,堅守崗位,扎實工作,就是我能做的。”這就是4名車站值班員發自內心的聲音。
面對疫情,平凡的工作崗位,卻又顯得那么的不平凡,不是鐵路人不怕死,是責任!讓他們無法回避;不是鐵路人不害怕,是使命!讓他們必須前行;不是鐵路人沒有家,是擔當!讓他們舍小家顧大家。
面對家庭,他們也許不是合格的父母;不是合格的愛人;不是合格的子女,但他們卻是一群合格的抗“疫”戰士。
疫情期間,高鐵鶴壁東站66名抗“疫”戰士,與旅客并肩,與時間賽跑,與列車為伴,安全有序接發高速列車1237列,溫馨服務過往旅客30945人,確保了高鐵和旅客的安全。(馮澤東)
- 3-17· 河南延長靈活就業人員2024年度養老保險繳費期限
- 2-3· 河南多地開展新春房展活動 促進房地產市場回穩向好
- 1-2· 河南工會推出首位AI理論宣講員“豫小宣”
- 12-12· 河南今年“化債”限額已全部發行完畢
- 11-18· 河南周口:一個內陸城市何以通江達海
- 10-24· 河南商水:強化監督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
- 10-21· 河南: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 9-30· 河南各地提升支付便利性——吃喝玩樂行 支付更便利
- 9-30· “煤城”鶴壁:新賽道跑出新優勢
- 9-16· 河南打造國企招才引智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