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3D視覺獨角獸:奧比中光賦能智慧終端“AI之眼”
前段時間國內備受關注的兩大手機品牌,蘋果、華為相繼發布2019年度最新旗艦手機。無論是iPhone 11還是華為Mate 30 Pro,兩者均基于3D傳感技術進行深度強化。3D傳感究竟有何魅力,竟讓一眾主流手機品牌如此鐘情?
智能手機廠商鐘情3D傳感攝像頭
2017年起至今蘋果一直推崇基于3D傳感技術的Face ID,由此實現安全快捷的3D面部識別,可極大提升驗證和支付等環節的便利性。為了實現3D傳感與全面屏的完美融合,OPPO Find X采用的是全隱藏式3D攝像頭模組,在解鎖時鏡頭自動彈出進行3D人臉識別,獨特的伸縮設計至今仍被眾多用戶津津樂道。
(手機前置攝像模組里面的3D傳感模組)
當前應用在手機端的3D傳感技術方案主要為3D結構光及TOF(光飛行時間法),蘋果、OPPO Find X、小米以及華為Mate20 Pro設計上使用的3D結構光技術,OPPO R17 Pro、華為Mate 30 Pro、vivo陸續加入新的嘗試,其3D深感攝像頭均采用TOF技術;3D傳感應用的創新體驗徹底打開了人們的想象空間,手機廠商加速布局的原因正是看重其賦能智慧終端“看懂”世界的能力。
3D視覺技術:結構光和TOF有何區別?
什么是3D視覺技術?即是通過3D攝像頭能夠采集視野內空間每個點位的三維座標信息,通過算法復原智能獲取三維立體成像,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環境、復雜光線的影響,技術更加穩定,能夠解決以往二維體驗和安全性較差的問題。目前的智能手機領域采用的3D視覺技術解決方案主要是:3D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和TOF飛行時間法(Time-of-Flight)。
(3D傳感技術可感知物體的3D結構)
3D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是將激光散斑圖像投射到物體表面,由攝像頭接收采集物體表面反射的信息,根據物體造成的光信號變化計算出物體位置和深度信息,識別精度能達到1mm,在性能相當的情況下,結構光比ToF消耗的功耗更少。目前蘋果全系支持Face ID的機型、市面上主流的3D刷臉支付均為3D結構光技術,更為適合應用在近距離面部識別驗證等場景。
TOF飛行時間法(Time-of-Flight)則是通過專用傳感器,捕捉近紅外光從發射到接收的飛行時間差來判斷并計算出物體的距離信息,這種方式具有實時性較好的特點,相對3D結構光算法比較簡單,可測量較遠距離(一般在100m 以內),比如華為Mate 30 Pro推出的“隔空操控”操作功能便基于TOF技術捕捉手勢動作,相對來說TOF 更加適合遠距離的應用。兩種技術解決方案各有優勢,適配于不用的應用需求及其領域,可以肯定的是,3D視覺技術已經成為智能終端必不可少的AI“慧眼”。
國內3D視覺技術發展現狀
3D視覺技術在眾多領域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國內一些雄厚技術實力的企業群雄并起,在該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目前中國3D人臉識別落地應用居全球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3D視覺技術獨角獸奧比中光,是唯一可實現量產結構光3D傳感攝像頭的中國企業,3D傳感專利數與蘋果、微軟等并列世界前三,其3D視覺模組、算法以及配套解決方案可廣泛適配于多品牌、多形態的智能終端,更是為3D視覺領域發展開拓廣泛的應用場景。比如OPPO Find X、支付寶刷臉支付便是采用奧比中光3D視覺模組的方案。
(國內首條刷臉乘車地鐵采用奧比中光3D人臉識別技術)
神通廣大的3D視覺技術
除了在旗艦手機以及刷臉支付、刷臉過閘機領域的應用場景布局之外,3D視覺方案幾乎無所不能,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汽車電子、工業測量、新零售、智能物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堪稱賦能產業創新的最大推力。
以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智能家居領域為例,3D視覺可以令智能家電獲得感知物體形態和距離的能力,為機器人增加“眼睛”智能識別不同物體的分類等;3D視覺所衍生的手勢識別、骨骼識別可以讓你用手勢操控家電,開啟智能家居的新時代。
而在工業自動化領域,3D視覺技術同樣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當機械臂或者機器人利用3D感知物體的大小、形態之后,可以實現對不同形狀的物體進行高度自動化操作,不再局限于處理單一形態的物體,驅動工業生產力迎來創新變革。
不難看出,無論是在涉及衣食住行的民用領域,還是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工業領域,3D視覺對于提升終端智慧化程度極為關鍵,這也便解釋了為什么眾多手機品牌如此鐘情于3D視覺技術。一句賦能智慧終端“看懂”世界頗具深意,3D視覺技術在未來大有可為。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 12-12· 國內首創快速試油技術在遼河油田成功實施
- 8-1· 國內首條海島低空公共物流航線啟用
- 8-24· 國內首臺青島產!海洋油氣平臺有了山東造“中國心”
- 6-26· 國內首條跨省軌交系統無感換乘線路開通
- 6-19· 國內第一個自動化裝卸海鐵聯運項目將在年底建成
- 5-29· 國內首創重載鐵路基礎設施智能運維技術發布
- 3-27· 國內首條磁浮旅游專線首車上線 預計年底開通
- 8-18· 國內最大集裝箱超算中心正式接入“中國算力網”
- 8-1· 國內首發 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大腦啟動
- 3-24· 填補國內空白!蕪湖將打造國內一流航空維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