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賽道競速:李彥宏再下一“城”
就是AI與“企業家精神”的匹配。哈佛商學院有門課叫做《Entrepreneurship and Global Capitalism》(創業家精神和全球資本主義),其中對企業管理的風格進行了“企業家型”與“資本家型”兩種區分:
“企業家型”更像是“打天下”的人,而“資本家型”則是“守天下”的人——越是偏向創新型的企業,越需要前者,越是走向固化、保證已有成績的企業,越需要后者。
這樣看起來,至少那些大體量的企業都容易產生“資本家型”的管理者。
不過,百度有些例外。
百度Q2財報營業利潤有所復蘇,但仍較去年同期出現了下滑。李彥宏在內部信中表示:"AI領域,我們提前布局并持續投入多年。在產業智能化浪潮來臨之際,百度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最佳位勢。"
外部輿論中,除了紛紛關注百度出現的明顯企穩回升現象,普遍還對百度面臨巨大營收壓力而堅持發展AI有新的贊譽之聲,AI浪潮中百度是最為篤定的那個,這不僅是百度的事,也是整個中國AI的事。
幾天之后的重慶智博會上,重慶市政府與百度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在自動駕駛、智能城市、智能政務、區塊鏈等多個層面展開合作,目的要將重慶打造為帶動“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產業智能化發展的“新標桿”。
這本來是百度智能城市、產業智能化一個新的案例,各種新聞稿件中談到的合作意義無須贅述,例如對百度而言代表AI賽道競速再取得優勢,AI進入收獲期等等。
這里在各路新聞中關注到一個熟悉的畫面:
沒錯,又是李彥宏的特寫。
我們熟悉的李彥宏已經很多次出現在與AI相關的場合,例如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這次他指出創新是時代引擎,得AI者得未來:
又例如2017年4月,李彥宏出席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高端對話,表示人工智能不是互聯網的一個階段,是堪比工業革命的一個新的革命:
2017年11月,李彥宏出席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認為未來中國互聯網發展,主要推動力就是AI:
2018年3月,李彥宏出席中國高層發展論壇·2018,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動能”:
2018年11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大秀百度各種技術,用Yes AI do來回答自己提出的“Ai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嗎?”問題:
大大小小各種場合,李彥宏都在講和AI有關的內容。在互聯網巨頭奔襲AI賽場時,某種程度上,李彥宏是巨頭中唯一一個以個人形象與AI進行了綁定的企業家,幾乎成了代言人的角色,而且,某些時候從國家視野出發,他也成了中國AI的代言人。
而這,恰恰是因為AI的業務定位,決定它需要的是“企業家型”的管理者,李彥宏個人與之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雙向匹配。
為什么百度AI會與李彥宏個人深度綁定?
這一兩年來,李彥宏密集出現在百度AI的各種重要場所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好幾次:去年11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自己出馬各種“炫技”,輿論中除了關注百度智能駕駛、智能城市推出的各項計劃(例如ACE王牌計劃),李彥宏的“廠長”身份被進一步傳播和加深,“李廠長”與AI形成了某種密切的關系;
今年4月,李彥宏在2019岳麓峰會峰會上提出“自動駕駛的三重境界”,而百度Apollo Robotaxi不久后即在長沙開始首批10輛運營測試;
不久前的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開場便介紹自家AI產品百度小度(取代了大會主持),又拋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AI雖然不能產生萬物,但是正在喚醒萬物”的論調,整場大會李彥宏與百度AI的熱度幾乎同樣高。
除了會場,李彥宏還親自上陣,2017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通過視頻直播展示自己乘坐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而汽車正處在北京五環,為自動駕駛的狀態,讓不少對AI尚無信心的人捏了一把汗——雖然這的確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開玩笑地說,如果內部結算的話,百度AI還需要支付它們的李廠長單獨的形象代言費。
這顯然不是因為李彥宏在諸多與AI關聯企業的負責人里最賣力,而是因為百度AI的地位與它們不一樣。
事實上,這些年包括BAT在內都在對自己進行大規模的基因改造,逃避“基因決定論”的陷阱,但說來說去,如同自然界一樣,“基因改造”從來離不開“物種”范疇,例如阿里的中臺驅動、騰訊的流量驅動、百度的技術驅動的底色不會發生改變。
都在做AI,只有百度是以“技術公司”的身份在做技術的事,所以,AI能成為百度的戰略業務,但在其他巨頭那里只是“多元化業務”——大家都做,我有資金人力,肯定不能放過。
而“多元化業務”往往“配套”上馬痕跡很重,騰訊的ToB大路,AI是必備的要素,少了它不行,所以必須上馬。不過,你要讓馬化騰去給騰訊AI代言,可能觀眾會覺得有些怪異,不是重點也無法匹配形象。
更重要的是,作為百度低谷反彈的戰略業務之一,百度AI是需要殺伐決斷的,它更需求“企業家型”的管理者,要去“打天下”,而不是“資本家型”的管理者,只是做業務防守。
種種因素下,李彥宏在各個場合出現,表現出“攜AI共同突進”的姿勢,不在意料之外。
“企業家精神”解釋百度AI的強勢地位?
百度AI與李彥宏的匹配,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AI與“企業家精神”的匹配。如果把AI當作核心業務而非配套輔助業務,其發展有固化的、眾所周知的幾大需求,而它們又恰恰與“企業家精神”的幾個信條不謀而合。
李彥宏與百度AI的關系,肯定不只是賣力站臺那么簡單,AI的競賽要求與企業家精神一一對應,是“李彥宏+AI”組合的價值所在。
1、都考驗前瞻性布局能力
2016年,百度正式宣布對外開放PaddlePaddle,目前來看,它應當是國內最早開源、也是當前唯一一個自主研發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
而PaddlePaddle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3年初李彥宏決定成立了世界第一個深度學習研究院IDL開始,到2014年百度研究院已經包括IDL、BDL(大數據實驗室)和SVAIL(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三個板塊。
時至今日,深度學習已經被公認為AI時代的操作系統,國外Google憑借Tensorflow俘獲了廣泛的“人心”,甚至國內許多開發者都在使用Tensorflow。
好在,PaddlePaddle的出現和推進,將避免AI時代操作系統又落入他人之手的命運。
而2016年AI才剛剛風起,2013年AI更是少有人關注,那時候就積極投入深度學習,這一點就足以證明馬化騰那句“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的確走的比其他公司超前”并非場面話,畢竟,多數公司所謂做AI,都是跟隨者,上幾個技術和產品就當時自己是AI公司了。
在技術浪潮中,前瞻能力決定提前占位能力,做技術潮流引領者才具備持續的領先優勢。AI競賽對前瞻能力的需求與企業家把控未來的能力是契合的,AI發展的引導需要“企業家型”的管理者。早年李彥宏在互聯網浪潮初期果斷投身搜索,占據了PC互聯網的關鍵位置,雖然后來對移動互聯網各種花里胡哨的商業形態和產品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沒有誰是完美的,大佬們都一樣),但在技術這件事上,李彥宏沒有失過手。
2、都需要“知行合一”的能力
中國的企業管理并不領先世界,但中國企業家們喜好的國學在某些地方卻冠絕全球,例如“知行合一”。
企業家要善于把已有的資源優勢轉化成商業價值,否則資源就是沒有意義的。而說到底,AI也只有廣泛落地才能體現技術的意義,否則那些技術優勢只是拿來吹噓的素材罷了。
現在,隨便抓一個在做AI的企業,總能從兜里掏出一大堆各種表達技術能力的東西:大賽獲獎、論文數量、XX部門高度贊揚。
但論到現實落地,他們可能會支支吾吾半天說不上幾個案例來。
前者百度也不能免俗,各種技術能力表達素材多到專門一篇文章才寫得下,例如,僅最近的就有5月在“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年會”(NLP最頂尖的國際學術會議)中共有10篇論文被大會收錄,在國際多目標追蹤挑戰(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Challenge,MOT)榜單上,視覺技術團隊超越平安科技、商湯科技、上海交大等獲得世界第一。
但更重要的是看落地。
例如,接入了Apollo平臺、DuerOS平臺、百度AI 平臺的百度智能云,已經在醫療、金融、物流、教育、工業、農業、汽車、航空等產業場景中擁有大量實踐案例,如與山西省政府、中國寶武、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東方航空等進行深度合作。
一二三產業的智能化變革、城市的智能化治理,現在,重慶馬上又要成為智能技術現實落地的新案例。
3、都需要務實的態度
2017年,百度AI與寶武集團合作推出的“智能鋼包”讓傳統鋼鐵的業內人士首次感受到AI的現實價值。
AI時代疊加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各種概念層出不窮,利用AI作為噱頭玩虛的,自我標榜,或者干脆套取投資的現象時有發生。
但合作方是不相信吹噓和謊言的,只有真正帶來價值的AI才會被認可。做AI與管理企業一樣,務實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長久。
2018年,百度繼續向寶武集團提供AI技術,幫助后者構建了一套“連鑄板坯缺陷識別模型”,簡言之就是識別“連鑄板坯”在鑄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缺陷問題,“慧眼識鋼”在鋼鐵行業內部反響頗大。
正如李彥宏在此次重慶智博會上所說,“……人工智能不再講究酷炫,而是要講究如何扎扎實實地推進和落地”,稍加分析百度AI的應用案例,客觀上有很強的務實色彩,少談大面上的XX體系升級,實際效果關注更多。
例如,與北汽集團的合作中,“車聯網云平臺”更多強調T-BOX、智能后視鏡、行車記錄儀等車載設備的具體接入與管理能力。在業務服務層面,則主要強調API管理、地圖服務、安全管理以及用戶畫像、人臉識別等具體的AI能力。此外,在與云南佳葉合作過程中(通過百度智能云完成),一整套實際介入生產的AI+IoT的方案,生產質量已經可以達到中級師傅水平。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AI和企業家精神的“務實”同頻共振。
4、都不是“一個人的游戲”
沒有開放心態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的發展永遠只能“小國寡民”。
而AI也是如此,甚至對開放需求更深,企業尚且能在封閉環境自娛自樂,AI脫離開放將在競爭中被遠遠甩在身后。
如果說商業生態是跑馬圈地的必要,那AI生態就是開放的必然。
截止2019年8月,百度 AI 開放平臺已開放210多項AI技術能力,開發者規模超過130萬,加入“燎原計劃”的合作伙伴超過300家,這是直接的技術開放。此外,百度AI加速器企業覆蓋金融、工業、農業、零售、醫療、互聯網等17大行業,而百度在3月投資漢得信息,5月底與東軟集團合作,這些都是借力打力的業務協作開放。
在垂直領域,百度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明星項目Apollo就是典型的開放產物,到目前為止Apollo生態合作伙伴規模已達156家,包含整車及零配件制造商福特、戴姆勒、寶馬、北汽等,傳感器及芯片制造商Velodyne、Intel、英偉達等,服務器供應商微軟等,運輸服務提供商首汽約車等,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智行者、Momenta等。
值得一提的是,Apollo生態合作伙伴中海外企業及機構占比近30%。
百度AI體系所有的產品都在最大程度開放,在嘗試讓百度AI的發展由加法變成乘法。與此同時,如同老師教學生,只有把AI技術理解透徹的企業,才能學會如何向別人開放,百度的優勢還體現在“開放”這件事本身的技巧上。
AI沒有集中“收獲季”,儒雅李彥宏“堅定”已多時
此次重慶政府及主管部門與多個互聯網巨頭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對百度而言,這是AI業務在多個方面集中重慶這座城市及其產業相結合(之前有與重慶市氣象局的合作),對百度AI而言,無異于真正意義上再打下一個城市。
毫無疑問,百度在產業智能化和智能城市業務中有擁有深厚積淀,與重慶的合作涉及的自動駕駛、智能城市、智能政務都是百度的拿手好菜,過去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
反過來看,只有經過沉淀的AI才能換來市場認可,不論是技術與落地結合,還是實打實的業務助力,亦或是開放生態的構建,說到底都需要技術底子做支撐。
撒下種子,逐步收獲,AI發展的路途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習慣的爆發式發展,百度必須在最終達到100、1000之前,要通過快速迭代從1到10到50,讓企業和個人都能更早接觸到AI。
而這并不容易,百度過去這些年遭受的非議不用多說,除了智能小程序+信息流需要量變形成質變,AI的培育也十分艱辛。
外人只看李彥宏總是一張儒雅溫和的臉,在各種活動上與百度AI形象綁定,而幾乎可以想見的是,溫和的背后,一定有著長時間的蟄伏和堅定心態,這是百度AI能走到今天的必然的企業家精神。
在AI全面創造利潤、幫助實現商業價值突圍之前,百度還有一段路要走,企業家精神必須與之同行。
- 2-28· AI+物聯網技術加持,山東港口煙臺港服務提效超400%
- 8-29· 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
- 11-27· AI之下數字外貿迎來“智”變
- 2-7· 搶抓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 2-7· 搶抓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 11-10· 沖刺新賽道 澎湃新動能——解讀湖北工業持續增長密碼
- 1-7· AIRLOOK助力中國“最美公路”評選完美收官
- 10-18· 訊飛AI無線投影儀AP10W開啟預售:處處可投,辦公隨心
- 9-6· AirPods太貴?學生黨可以試試這幾款平替藍牙耳機!
- 8-26· 量子AI相關專利實力不凡!百度加大研發投入,構建“量子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