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拉近中日距離的紐帶
201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7周年。47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00多倍,日本對華投資從零到累計金額率先突破1000億美元。而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8年前的1964年,中遠“燎原”號貨輪就已滿載著貨物首航日本,打開了中日海上貨物貿易的金色大門,在中日海運發展的55年里,穿梭于中日兩國間的海上運輸航線,為中日經貿往來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1964年6月18日,“燎原”輪裝載玉米等貨物5846噸,由青島港啟航,首航日本的門司、東京和神戶3個港口。
同年7月6日,“燎原”輪裝載人造纖維、機器設備2483噸和運送日本社會黨和平同志會訪華團返航,9日安抵上海港高陽路碼頭。“燎原”輪航行日本,打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商船航行日本的航路。
同年10月13日,“燎原”輪在日本神戶港首次承運由日本進口維尼龍成套設備318件,計710.4噸,其中超重、超長大件29件,于23日運抵天津新港。
海運架起中日友好之橋
歷史證明,中遠海運是中日經貿發展的見證者、踐行者、推動者,也是中日人文密切交往和友好關系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助推者。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日經貿交往呈燎原之勢,迅猛發展。航運,像一條中日兩國戰略合作的重要紐帶,將兩國的距離拉近。
為服務于中日戰略合作和經貿往來,原中遠、中海分別于1994年和1997年在東京成立了日本區域公司。2016年,隨著中遠海運集團的成立,兩家公司經過重組整合,中遠海運(日本)株式會社于 2017 年 1 月 1日正式成立,開啟了中遠海運在日本區域發展的新征程。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日本在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支持,推動了中國相關產業的飛速發展,也收獲了切實的收益。多年來,中遠海運和同行一起,在中日航線上不斷加大運力,投入了散貨、件雜貨、油輪、客輪等多種類型船舶,特別是30年前開辟了中日之間集裝箱班輪航線,架起了中日友誼和經貿合作的橋梁,同時與日本企業在制造、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領域積極開展合作,取得了諸多成果。
- 2-13· 可持續航運正以全速推進,航運業是否已做出足夠的努力?
- 8-20· 大唐聯合國際航運:創新引領國際物流新航向
- 11-27· 加快航運數字化轉型 深耕大數據交易平臺
- 11-11· 22個國家和地區400余家企業參展 打造國內首個門類最齊全的航運產業綜合性展會
- 6-15· 強強聯手!深圳港和哥德堡港簽署了姊妹港協議,共建綠色航運走廊
- 9-12· 海鐵聯運拉動車企訂單大幅增加
- 12-29· 航運效益凸顯 三峽樞紐航運通過量達15058萬噸
- 2-22· 多家航運單位聯合倡議 暢通國際物流 保障外貿運輸
- 10-15· 升級航運產業鏈 多項支持政策推動數字航運發展
- 8-18· 巴企:航運和物流業成為中巴經濟走廊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