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運輸業與世界一流水平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短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實現重大飛躍,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特別是交通運輸發展成就斐然。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別比1949年末增長5倍和59倍。定期航班航線里程比1950年末增長734倍。
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比1949年末增長五倍,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60%以上;公路里程485萬公里,增長59倍;定期航班航線里程838萬公里,比1950年末增長734倍。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說:“70年來,我們眾志成城,砥礪前行,中國交通運輸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建成交通大國,正堅定地向交通強國邁進。”
當前,中國交通運輸業與世界一流水平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短,部分領域甚至已經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2.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14萬公里,同樣居世界第一。
今年80多歲的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胡思繼,親歷了新中國70年交通事業的變遷。他說,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助推器。胡思繼說:“首先,交通事業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投資,這就會啟動我們國家的建設投資。第二,改革開放前,路網的建設很不均衡,大部分是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很少。(如今正在)進一步促進我們(交通)的合理布局,通過合理布局來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
專家認為,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也推動了中國經濟運行效率提升,降低了物流成本,帶動了汽車、船舶、冶金、物流、電商、旅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當前,中國正在向交通強國邁進。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中國將堅持世界眼光、中國特色,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著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而關鍵要依靠科技創新。劉小明說:“實現交通運輸從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關鍵要靠創新。我們將把創新擺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以創新支撐和引領交通強國建設。”
- 6-30· 交通運輸部:力爭到2030年建成現代化內河水運聯通體系
- 6-30· 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 6-27· 交通運輸部召開12328熱線貨車司機接訴即辦工作推進會
- 6-23· 中國跨境電商年出口規模突破2萬億元
- 6-16· 交通運輸信用監管典型案例(第一批)
- 6-9· 交通運輸部:統一港口標準有利于打造全球港口協同發展網絡
- 6-3· 江西交通數字化轉型聚力一廊兩軸互聯互通
- 2-28· 中國重汽HOWO新能源輕卡:電力“馬拉松”,想贏就能盈!
- 2-26· 中國重汽輕型汽車即將首秀北京國際房車展,實力新車搶鮮品鑒
- 2-20· 從殘值焦慮到高效流通:解析中國重汽二手車全價值鏈運營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