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磋商:特朗普想耗多久?能耗多久?
明后兩天,中美貿易新一輪談判將移師上海。
此前,特朗普在G20大阪峰會上突然“變臉”,尤其是親自在記者會上宣布解除對美國高科技公司售賣給華為的禁令——“科技冷戰”曾是特朗普的最高談判議題之一。
突然讓步也引得外界猜測:這一切都是為了2020的總統大選。如果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長努欽的談判團隊,能在年底前和中國達成新的經貿協議,那無疑會給特朗普競選連任加分。
特朗普是不是真的“拖不起”呢?
很巧,當地時間26日,美國二季度經濟數據出爐;而就在此前一天,福克斯新聞網公布了第二份2020總統大選民調。
兩份數據結合起來看,或許,你能看出這張“經濟牌”對于特朗普連任的意義。
美國經濟Q2“喜憂參半”
二季度美國經濟表現如何?我搜了一下新聞,“大幅下滑”、“不如預期”等等標題都有些混淆視聽之嫌(我一直好奇,歷史上哪一次大國崛起,是靠唱衰對手的)。新華社用的“喜憂參半”可能更為貼近事實。
我簡單來歸納一下這份季度經濟數據匯總:
– 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至2.1%
但是,這個增速依然比預期的1.8%來的好,說“超預期”并不為過。
當然,這個“放緩”在特朗普看來,卻可能是一個“利好”——他推動已久的聯儲降息,終于有了更多的經濟數據依據。
不過,在特朗普對手眼里,這也會是一個很好的選舉攻擊點:2017年增速2.3%;2018年增速2.9%;2019年第一季度3.1%,第二季度2.1%……特朗普還沒有兌現競選承諾的、3%的經濟增速。
– 國內消費增長了4.3%,為二季度經濟增長貢獻巨大
國內消費對二季度經濟增長貢獻最大,占七成!一方面反映人們對于經濟前景樂觀;另一方面,特朗普減稅政策也正在對“刺激內需”產生效應。
當然,這個數據還必須得考慮通脹因素,尤其是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問題,實際都轉嫁到了普通消費者身上。更重要的是,數據并沒有顯示,這個內需增長里,消費者“卡債”又貢獻了多少比例。
– 美國政府支出創下了近十年來增速的新高,5%;
消費債到底多少尚不清楚,但是,美國政府舉債的速度確實越來越快了。
美國政府預算赤字
2008年到2011年,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曾創下近30年來的峰值,原因就是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隨后,帶領美國走出這場危機的奧巴馬,把一個健康的美國經濟傳到了特朗普的手上。
然而,從上表不難看出,入主白宮后,美國政府預算赤字逐年遞增。
2019年只過去兩個季度,預算赤字已經要逼近2012年金融后期的水平——如果要說二季度數據“喜憂參半”,這個憂就在這兩“債”上:“消費債”和“政府債”,兩顆“定時炸彈”。
– 出口大跌5.2%,而進口僅僅增加了0.1%
全球市場對于美國貨的需求正在銳減,其中,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也在進一步顯現其效應——還是那句老話:“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
貿易戰/關稅戰就是一把雙刃劍,尤其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貿易戰同樣帶來了美國國內資金,對于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二季度非住宅類投資增速降了0.6%,是2015年來的首次。
經濟多大程度影響選情
1992年,克林頓的競選戰略官詹姆斯·卡維爾,為他創造了一句經典口號:“It’s the econmoy, Stupid!”(笨蛋,經濟才是關鍵!),打敗了謀求連任的“華盛頓老兵”、聲望遠高于他的老布什。
1992年如此,2020年也會如此。
不信?我們來看一下福克斯最新的一份民調。
看看這組數字,“特朗普又落后拜登十個百分點!”
是的,福克斯又要挨批了。因為這個系列的總統大選民調,特朗普和這位老友的關系變得起起落落。極度不爽的總統大人,甚至公開向福克斯“撒嬌”——“他們對我太殘忍了”。
不認同特朗普執政表現的選民,再一次突破了五成(51%)。
如果讓選民給特朗普的執政表現打分,除了經濟表現,其他沒有一項達到了滿意的及格分。最慘的是邊境安全、朝鮮問題、全民健保以及種族問題——這些就是導致特朗普執政支持度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而在領導經濟表現方面,特朗普得到了52%的認同,也是近十年來,總統獲得的最高支持率。有51%的選民認為美國經濟前景向好——上一次超過五成的比例,還要追溯到2001年1月——是的,“911恐怖襲擊”發生前,59%。
對特朗普在各議題上表現的認同/不認同/不確定的比例
從目前的民調看,特朗普只剩下一張“經濟牌”的優勢了。
然而,當被問及“如果特朗普繼續執政,或者換民主黨入主白宮,經濟前景會有什么變化”時,39%的選民認為,繼續讓特朗普執政經濟可能會更糟,而多數選民的態度是,“無差別”。
那么,如果美國經濟保持良好的勢頭,或者美國經濟在明年出現衰退跡象,2020大選的結果,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呢?
我們來看一個“沙盤推演”——經濟對2020大選的結果,會有多大的影響——由于篇幅原因,這里只展示這兩種情況的結果。
如果經濟保持良好的勢頭,特朗普在538張選舉人票中,可能拿下328張從而贏得大選;如果在剩下的16個月中,美國經濟出現衰退,那么,結果正好相反,民主黨將拿下339張選舉人票。
再說一次,美國不是普選制,而是選舉人制。個別州就可能決定大選的最終結果,最終的勝利者,都不需要贏得普選票。因此,我們需要再看一下政治版圖上的顏色分布(注: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
美國國內經濟情況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選情的州包括: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艾奧瓦州、威斯康星州、俄亥俄州、明尼蘇達州以及北卡羅萊納州——這份名單里,不僅包括了歷屆選舉中足以左右最后選舉結果的“搖擺州”俄亥俄和艾奧瓦;更是涵蓋了美國經濟上著名的“鐵銹帶”——2016年,這里的選民曾是送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重要力量;2020年,他們需要特朗普兌現承諾了。
特朗普“鋌而走險”
特朗普輸不起,民主黨也未必贏。
2020的民主黨,也已不是1992年的克林頓了。在多份民調的經濟議題上,民主黨不得分,其實是有原因的。
過去在經濟議題上,民主黨的選舉策略是制造“階級矛盾”——反對共和黨所代表的、“為富人追求利益”的政治實質。
然而,2020年的選舉,民主黨人自己改變了“語言體系”:他們不僅提出對富人實質性增稅,還把社會“不平等根源”的討論,引向了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檢討,甚至要求對現代公司治理進行修改,以便給予工人更大的發言權。
這些立場在美國是危險的,幾乎是在“做球”給特朗普打。
因為他在三年前,就曾這樣總結過民主黨的立場:
“如果你唯一可以選擇的崗位,不是沃爾瑪就是亞馬遜運營中心,那么,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工作的事實,并不值得慶祝”。
特朗普同時警告選民,民主黨構建的這種社會體系,才是會真正地帶來“剝奪感”的——事實已經證明,這種宣傳解釋“行之有效”。
這就是特朗普的選舉策略,他的選票就是美國中下層白人的“剝奪感”和憤怒的“溫度計”。
還記得兩周前,特朗普挑起的種族問題么——“如果你們在這里不高興,你們可以離開!”
雖然特朗普矢口否認,曾對四名少數族裔女性眾議員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在推特上,他卻公開把她們稱為“四人團伙”,并不斷通過種族話題來引戰。
對此,民主黨、美國左派媒體、甚至共和黨內都有人站出來,批評特朗普是“白人民粹主義者”。
而福克斯的民調也顯示,特朗普在“是否尊重少數族裔”的議題上,支持度已經跌到了“公憤”的程度。
對于這些特朗普在乎么?NO!
他的回答是:“我一點不擔心,因為很多人認同我。我的意思是他們要不喜歡就可以離開這個國家,但我沒說,永遠別回來”。
“Send Her Back!”(“把她送回去”)成了特朗普競選集會上最新的口號。更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在黨內的支持率隨即出現了上升……
古今中外,錢、經濟和種族或者族群,一直是在選舉中被操弄最多的話題。
特朗普鋌而走險地去點火,真正的目的是要另辟戰場;而這個戰場不僅能將媒體的焦點,從對他執政能力的審視上轉移開,更有助于自己鞏固“鐵粉”,從而在2020實現連任。
民主政治變成“選票政治”,其實是一種悲哀。
- 7-13· 中土經貿論壇:中土兩國將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合作
- 7-13· 中土經貿論壇:中土兩國將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合作
- 5-11· 深化經貿合作成效顯著 一季度廣西對東盟進出口倍增
- 1-29· 中美共同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 12-29· 中美將簽署階段性貿易協定
- 12-27· 中美貿易戰下,傳統貿易企業該如何再創佳績?
- 12-5· 中美貿易談判驟變,美商務部長:若總統大選后才簽署協議,中國將失去談判籌碼
- 10-27· 第二屆中美農業食品貿易論壇強調兩國農貿合作巨大潛力
- 10-10· 中國經貿代表團抵美,這個回合會怎樣?
- 9-28· 中美貿易戰仍然極大影響跨太平洋運價